一座滄桑的石橋橫跨在鬱鬱蔥蔥的小河兩岸,在普通人的眼裡是幅美麗的畫卷,可是在松鼠學堂校友們的眼裡,卻是深深的憂慮。
(吳清川航拍)
松鼠學堂生態導賞員春香介紹說,三年前她跟隨嘉道理中國保育「雨林使者」項目來那央考察生物多樣性時,這裡河水清澈,到處可見潔白美麗的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水菜花。但是去年她帶領松鼠學堂校友們來這裡開展自然教育活動時,河水變得混濁,水葫蘆四處蔓延,水菜花則數量銳減,許多水菜花被水葫蘆碾壓而死。下圖為三年前、後對比。
(上部分為三年前的照片,下部分為近期照片)
松鼠學堂在開展了幾次「清理水葫蘆,拯救水菜花」工作假期活動後,發現人力打撈根本無法清理水葫蘆,它的繁殖速度超乎想像,即使一周前剛剛清理的水面,一周後來看已被水葫蘆密密封死。
今天松鼠學堂和嘉道理中國保育的三十多名志願者再次來到那央,這一次,他們將在專家指導下用更加科學的方式防治水葫蘆,保衛水菜花。
(吳清川航拍)
來自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的張國良主任和付衛東教授是國內首屈一指的水葫蘆防治專家,他們介紹說,那央的水葫蘆防治由物理隔離和生物防治兩部分組成。今天的工作是在河道中建起周長三百米的隔離帶,將無法移動的水菜花保護起來,會四處飄蕩的水葫蘆則以人工移動到隔離帶外側。然後,在水葫蘆群落投放它的天敵:水葫蘆象甲。這種專食水葫蘆的昆蟲如果達到足夠的基數,將很好地遏制水葫蘆的生長。另外,它是如此專情水葫蘆,所以不會危害其它動植物的生長。
(項目啟動儀式現場)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環境與植物保護研究所範志偉教授聯合了海南省農村環保能源站為此次活動提供了材料和技術保障,那央村的書記親自帶領村民在河兩側打下竹樁。為了儘可能不破壞環境,隔離網選用的是麻繩。
松鼠學堂校友和嘉道理中國保育的志願者們脫鞋下水,頂著太陽經過兩個多小時的辛苦努力,終於將隔離帶樹立起來,水葫蘆清理到隔離帶外側,水面得到舒展,皎潔的水菜花星星點點搖曳在水面上。
(吳清川航拍)
作為海南水葫蘆防治示範項目,那央石橋的水葫蘆治理還有相當多的工作要做,水質調查與監測,水菜花生存的臨界點調查,村民的生產生活習慣調查等等。
(本次示範項目立牌)
正如付衛東教授所說,水菜花的生存困境,恰恰是水資源遭到汙染所致,要真正保護這種美麗而稀有的、中國只有海南有,海南只有羊山有的植物,必須從解決水汙染,保護清潔水源入手。
美麗的水菜花只有在乾淨的水裡才能生長。要保護這種珍貴的「水質檢測員」,需要社會各界的關注與努力。
海南首家自然教育工作室
新浪博客:松鼠學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