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兩三天劇烈腹痛,隨後大出血超4000毫升,手術醫生剖開她的肚子一看,7米的腸子有5米多已經發黑、壞死,需要立即切除,最終僅1.8米腸子被保留。日前,38歲的永嘉陳女士因急性出血性壞死性腸炎成了名副其實的「斷腸人」,一度處於生死邊緣,而這種疾病如何發生,尚未找到致病因。
9月27日溫州市人民醫院收治了一例在基層醫院猜測為婦科病的病患,隨後醫生在診療中發現,她的病症並沒有想像中簡單。陳女士上海探親歸來後,下腹疼痛了2~3天,對應的抗感染治療並沒有起到緩解作用,27日下午疼痛反而加劇,隨後醫生決定手術。就在手術前,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患者肛門處急性大出血,血壓迅速下降,重度休克。這種由腹痛引起的大出血讓醫生們都有些意想不到,原定的手術被暫停,患者進入搶救狀態。
僅僅是肚子疼,怎麼會引發如此嚴重的大出血?腸鏡檢查中,只看到原本紅色的腸道變成了青紫色,腸子完全浸在血液裡,無法找到出血口。通過DSA血管造影檢查,才找到了出血口??位於左下腹乙狀結腸部位有一個直徑達5釐米的破潰口。
確定了出血部位,總算可以進行手術了。當醫生打開病人腹腔,被眼前患者的病灶驚呆了:大部分的腸道已經發黑。這意味著,這些發黑的位置已經壞死。市人民醫院醫務科副科長周奇說,壞死的腸子只能立即切除,否則會讓周邊正常的部位也被感染。健康人的大腸、小腸、結腸總長度有7米多,切除了壞死腸道,患者陳女士的腸道僅剩1.8米。
腸子缺了7成,醫生卻無法為患者找到發病原因。周奇解釋,這種名叫急性出血性壞死性腸炎的突發疾病,是醫學上尚未攻克的難題,很難找到明確的病因,該院偶爾有接診這樣的患者,疾病的死亡率高達50%,此次接診的患者是近年來收治的最嚴重的一例。他表示,即便患者能夠健康出院,由於腸子被切了一大截,未來會有短腸症候群,吃進去的食物會很難消化。
周奇表示,對於這種罕見的急性出血性壞死性腸炎,醫學上有一種公認的說法,被產氣莢膜桿菌汙染的不潔食物,有可能導致這種急性腸壞死。
產氣莢膜桿菌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種細菌,但它偏愛的宿主是肉類,包括豬肉、牛肉、羊肉等。對於這種細菌,大多數人憑藉人體自身的抵抗力可以抵禦,但有的人抵抗力差,一旦攝入過量,不乏中招的可能。
周奇醫生表示,食用甘薯、大豆後會抑制人體胰蛋白酶的產生,抵抗這種細菌的能力會下降,而平時不愛吃蔬菜瓜果,飲食習慣突然改變或突然食用大量含有該毒素的肉類,也可能會中招。
由於該病毒對環境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尤其是芽孢狀態下,普通的熱水燙、清洗或燒烤,是無法成功殺菌的。消滅這種細菌,最佳的辦法就是持續高溫烹煮。
原文 商報記者 張雅麗
關注我們:商報君官方微信訂閱號溫州商報(iwzsee),
會員福利:回復「會員」註冊加入,不定期福利派送哦!
有話要說:點擊菜單微地盤-▶溫商社區發表討論吧!
更多精彩:點擊左下角 閱讀原文 任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