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錢江晚報
嘉興市中山東路,嘉興中醫院西邊的一個電話亭,是12歲女孩曉華的「書房」:一把舊椅子當書桌,撿來的沙發坐墊當凳子,每晚借著昏暗的路燈看書寫作業。
曉華的父母是一對來自四川的環衛工人,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曉華就在她的「書房」裡,安靜地學習,等父母下班後一起回家(詳見本報11月9日7版報導)。
本報報導後,這個讓人覺得心酸又勵志的故事,感動了很多人。幾天過去,現在,不光女孩做作業的地方有了,還有大學生志願者願意晚上來輔導她的功課。此外,還有不少培訓機構願意免費讓曉華入學。
面對這些好意,女孩父親想借本報表示感謝,不過他謝絕了所有金錢方面的資助。這個樸實的男人說,「我們靠自己的雙手過日子,花別人的錢,不好。」
附近不少單位都願提供場所
醫院掛號大廳成了新「書房」
「電話亭女孩」曉華的故事經本報報導後,陸續有很多好心人找到女孩一家,願意提供幫助。
有幾家培訓機構的老師直接找上門,希望今後給曉華提供晚自習的場所。
「天太冷了,我都凍得發抖,孩子更不容易。」一位老師說,晚上他們有老師輔導課業,安全也可以放心,教室裡光線好,還有熱水喝。
嘉興市公安局刑事偵查支隊就在曉華做作業的電話亭旁,副支隊長宋曙了解情況後,爽快表示,「小孩子不容易,天很快就冷了,來我們支隊門衛室做作業吧。」
曉華父親陳富康有顧慮,「畢竟人家是公家單位,來辦事的人進進出出看到不太好。」
附近的嘉興市中醫院也願意提供場所,「我去現場看了下,中醫院的門衛室有點小,會影響他們正常工作。醫院的掛號大廳挺好的,寬暢,晚上也沒什麼病人,很安靜,不會打擾其他人。」 陳富康說,昨天晚上,曉華就在掛號大廳做的作業。
輔導老師和培訓中心也有了
女孩父親謝絕所有金錢資助
嘉興本地媒體也報導了此事,嘉興日報旗下的嘉報培訓中心決定在每周日免費為曉華提供培訓、輔導課程。上周日,陳富康帶著穿戴一新的女兒上了第一次課。
因為是第一次接觸類似的校外培訓,剛開始曉華有些不知所措,看得出來她與其他孩子還是有些差距。
上完課,陳富康感覺女兒有了明顯的變化,最起碼學習的積極性高了很多。
此外,幾名來自嘉興學院團委的大學生志願者也願意義務為曉華補習功課,目前暫定每周上三次課。對此,陳富康十分高興。「我和老婆都只有小學文化,高年級的功課根本輔導不了。」
好心人還有很多。有兩個小夥子,受老闆委託,專程從杭州趕到嘉興,一路打聽找到了陳富康,送了他3個暖手寶和一個檯燈。還有不少人往他口袋裡塞錢,不過都被陳富康拒絕了。
「做人要有志氣,人窮志不短。我們靠自己雙手能過日子,只有勞動所得才花得安心,拿別人的錢,不好。」這個樸實的中年人說。
陳富康唯一擔心的就是女兒的學習,現在有學生志願者和培訓機構幫忙,他已經感激不盡了,「希望曉華的成績能慢慢提高。」
陳富康希望,借本報向所有關心他們一家的好心人表示謝謝,這讓身在異鄉的他們感覺非常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