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報集團融媒體實驗室出品
訪談中,聽三位「記者說」。 雒溢凡/攝
本月初的寒潮中,天台坦頭鎮果農邱小平家的百餘萬斤砂糖橘受凍,原本寬裕的採摘時間頓時變得十萬火急。在台州日報全媒體矩陣報導呼籲後,全市各部門、公益組織、企業和市民紛紛伸出援手,愛心助農。
圍繞這個新聞話題,台州日報報業傳媒集團總編輯黃保才、台州日報民生部記者張夢祥、台州日報民生部記者章浩三位主創做客《記者說》,聊起了採訪中的所見所聞,及各自的感觸和看法。
你好,我們是記者
——《記者說》開篇的話
2020年是不尋常的一年。作為記者,我們也陪伴讀者和觀眾,度過了一個個重要的時刻。
秉持著新聞人的責任,我們常以冷靜客觀的視角傳遞新聞真實,但在親歷那些「故事」時,我們其實也不乏情感、思考和觀點。
有些人和事會叫我們振奮、欣喜,有些也會使我們失落、難過。
2021年,我們仍將如常為各位送上內容盛宴。但這一次,我們想尋求一個更加直接的表達方式。
藉助新媒體時代的便利,我們得以策劃了《記者說》這一節目,希望拉近與每一位網友的距離,分享記者作為個體,在採訪中的喜怒哀樂、得失收穫。
台州日報報業傳媒集團總編輯黃保才從一開始就非常關注邱小平一家的命運,親自指揮部署了「砂糖橘」後續報導,並寫了評論《揪心的砂糖橘》。 雒溢凡/攝
第一期《記者說》,我們選擇了近期引起台州社會各界關注的「天台坦頭砂糖橘受凍滯銷」系列報導作為話題。
台州日報民生部記者張夢祥挺著大肚子,頂著寒潮,在農場採訪了四天。 雒溢凡/攝
在訪談中,我們可以了解到本報總編輯黃保才對農民生產生活的關切,對全市推進助農防災機制的呼籲;聽到身懷六甲的民生部記者張夢祥,如何頂著嚴寒,為果農邱小平奔走疾呼;與民生部記者章浩的交流讓我們反思,在新媒體時代,媒體還能為公共服務做些什麼……
令台州日報民生部記者章浩感觸最深的,是這次通過新媒體矩陣發動社會力量助農,居然收穫了那麼多的響應。 雒溢凡/攝
今後,《記者說》還將介紹更多的記者朋友,談更多的話題,嘗試更多的「聊天」形式。
如果你是老朋友,希望通過這個的節目,你可以更加了解我們;如果是新朋友,那麼今年,我們交個朋友?
責任編輯:陶子騫
【來源:台州新聞APP】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