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吃橘子的好時節,有的人吃完後連橘子皮也不捨得扔掉,用橘子皮自製「陳皮」泡水喝,他們認為「橘子皮」就是陳皮,並且習慣把橘子皮曬乾當「陳皮」用。
進入冬季,長春市民李女士晾了很多橘子皮當「陳皮」用,有時泡茶喝,有時放在湯裡。李女士習慣每天都會泡上一些自製的「陳皮」飲用。一段時間後,陳女士開始出現腹瀉症狀,她覺得這是「起到藥效」了,直到最近幾天腹瀉情況加重,「廁所跑得快虛脫了……」李女士來到長春市中心醫院就診,醫生經詢問發現李女士經常把橘子皮曬乾後當成「陳皮」泡水喝。
「新鮮的橘子皮與陳皮是兩回事,即使晾乾了再用,也無法得到藥用效果。」中醫科副主任裴智梅說,陳皮是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變種果實的果皮,經乾燥處理後而製成。陳皮的加工並非將橘子皮扒下來曬乾,而要進行陰乾或通風乾燥,藥用陳皮,還要經過特殊乾燥、加甘草等幾道工序,然後才能製成陳皮。新鮮的橘子皮也具有一定的功效但效果遠遠不及陳皮,尤其是新鮮的橘子皮上常常附著農藥、保鮮劑,並且含揮髮油較多,一旦食用不當,就會刺激消化道,容易發生腹痛、腹瀉,甚至出現中毒反應。
醫生還表示,過量吃橘子也對身體有害。省婦幼保健院中醫科主任王小龍介紹,橘子食用過量,可能會出現皮膚發黃的症狀。這是因為,橘子中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但如果在短期內大量攝入,肝臟來不及將其代謝處理,血液中的胡蘿蔔素濃度過高,就會沉積在皮膚組織內,引發胡蘿蔔素血症。此外,吃橘子時最好不要將橘絡扔掉,就是橘瓤外白色的網狀筋絡。橘絡具有通絡化痰、順氣活血的功效,是慢性支氣管炎、冠心病等慢性疾病患者的食療佳品,對長久咳嗽也有輔助治療的作用,對血管也有很大好處。
記者從省人民醫院急診科了解到,曾經有兒童因為喝橘子皮水出現急性胃腸炎的病例。冬春兩季,孩子容易發生口乾舌燥,口腔潰瘍等症狀,老人常說是「火大、上火」,然後給孩子橘子皮泡水喝。醫生介紹,患兒出現口乾舌燥、口角潰瘍……大部分是因為缺乏維生素所致,喝橘子皮泡水喝缺乏科學道理。此外,維生素C在空氣中容易氧化,或者泡在熱水中會大部分會流失掉,所以泡水喝能「敗火」不符合科學常識。
文字 新文化記者劉暄
圖片來源於網絡
編輯:畢繼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