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到了,市面上的橘子越來越多,但你知道嗎,其實橘子一身都是藥。《續世說》中講到:「橘子黃,醫者藏」。意思是說橘子收穫了,醫生也該下崗歇業了。今天就來介紹一下橘子。
橘子
中醫認為,橘子性味甘、酸、涼,入肺、胃經,有理氣和中,生津止渴,化痰止咳之效,適用於脾胃氣滯,胸腹滿悶,嘔逆食少,口中乾渴或消渴及咳嗽痰多等症。《日華子本草》言其「止消渴,開胃,除胸中膈氣」。營養分析表明,本品含豐富的葡萄糖、果糖、蘋果酸、揮髮油、維生素 B 等。揮髮油對消化道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有利於胃腸積氣的排出,促進胃液分泌,幫助消化。
陳皮
陳皮為芸香科常綠喬木植物橘及其同屬多種植物的成熟果實之果皮,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乾燥,生用,又名橘皮。陳皮以陳久者為佳,故稱陳皮,也稱貴老,且以廣東新會柑、茶枝柑的柑皮品質最好,處方名廣陳皮,新會皮。元代王好古也說「橘皮以色紅日久者為佳,故曰紅皮、陳皮」。中醫認為,陳皮性味辛、苦、溫,入脾、肺經,有行氣健脾,降逆止嘔,調中開胃,燥溫化痰之功,適用於脾胃氣滯所致的脘腹脹滿、噯氣、噁心、嘔吐及溫阻中焦所致的納呆倦怠、大便溏薄及痰溼壅滯肺失宣降、咳嗽痰多等症。
青皮
青皮為芸香科常綠小喬木植物橘樹的末成熟果實或青色果皮。中醫認為,青皮性味苦、辛、溫,有疏肝破氣,消積化滯之功,《本草綱目》言其「治胸膈氣逆,脅痛,小腹疝痛,消乳腫,疏肝膽,瀉肺氣」。《珍珠囊藥性賦》言其「破堅癖,散滯氣,去下焦諸溼,治左脅肝經積氣」。藥理研究表明,青皮所含的揮髮油對胃腸道有溫和的刺激作用,能促進消化液的分泌,排除胃腸積氣。
橘紅
橘紅為芸香科植物化州柚或柚的未成熟或近成熟的乾燥外層果皮。前者習稱「毛橘紅」,後者習稱「青光橘紅」。中醫認為,本品性味辛、苦、溫,入肺、脾經,有散寒,燥溼,利氣, 消痰之功,適用於風寒咳嗽、喉癢痰多、食積傷酒、嘔惡痞悶等症。古方成藥「橘紅丸」,適用於肺胃溼熱、咳嗽痰盛、呼吸氣促、口舌咽幹、胸中痞滿、飲食無味等症。
橘絡
又名橘絲、橘筋,為芸香科植物福橘或朱橘等多種橘類的果皮內層的筋絡。12月至次年1月間採集,將橘皮剝下,自皮內或橘瓤外表撕下白色筋絡,曬乾或微火烘乾。比較完整而理順成束者,稱為「鳳尾橘絡(又名順筋)」。多數斷裂,散亂不整者,稱為「金絲橘絡(又名亂絡、散絲橘絡)」。中醫認為,本品性味甘、苦、平,入肝、脾、肺經,有通絡,理氣,化痰之功,適用於經絡氣滯,久咳胸痛,痰中帶血,口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