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3年,德國人亨利·恩格爾哈德·施坦威在紐約成立了施坦威鋼琴公司。
100多年來,施坦威的多項先進工藝成為現代鋼琴的生產標準,成為品質的保證,亦是眾多鋼琴家的第一選擇。
今天,施坦威公司美國紐約工廠與德國漢堡工廠每年僅生產約2500架Steinway & Sons品牌的鋼琴。
美國著名建築攝影師Christopher Payne,用相機記錄下這一傳奇品牌的手工製作過程,並為這套作品起名為
「製作施坦威:一個美國工場」
2002年,Payne首次參觀了施坦威工廠,不過當時他並不是作為攝影師。他的祖母和父親(都是鋼琴家)去世後,他決定重返工廠拍攝一輯這個在他的家庭中佔有重要地位的樂器。
這家施坦威工廠位於美國紐約的皇后區。在這裡,一群技術精湛的工人,像他們生活在19世紀的先輩一樣,用同樣的工序製造這個世界上最精緻的物品之一。
Payne在他的主題攝影作品中,按時間順序記錄工序,也不放過那些在施坦威工廠以外,顧客們再不會看到的零部件。這裡的故事,複雜,精密,小心翼翼。Payne甚至覺得,這樣的場景,在美國的生產空間中,已經很少見了。
「作為一個建築史出身的攝影師」 Payne說他特別感興趣 「東西怎麼做」。但是當他用照片拍攝下一架鋼琴構造的精髓時,卻不只是一步一步的簡單記錄。他更感興趣的是「意料之外的抽象」,力求使觀眾能從這些片段中重現整個製作過程。
作為一個概念性活動,他想知道,他能夠剪裁多少,但仍然呈現出一架鋼琴。
但是最終發現,概念是不夠的。
他開始以為,「如果能進入並拆解[工廠],像音樂家掌握樂器那樣」,他就能抓住這個地方的精髓。
而事實上,他在拍攝的過程中,卻對製作鋼琴過程中,機器和人的交融,產生了尊敬。
他希望這是一個「特意為施坦威」拍攝的系列,在這組工廠照片中,能夠同時抓住關於物質和人的瞬間。他鏡頭前的每一個位工人都有一個故事,他們貫穿在一起,使得製造鋼琴就像編一支舞蹈。
製造一架施坦威鋼琴需要一年的時間,有一萬兩千個零部件。每一架鋼琴都是不同的,它們像是有生命,聲效隨著時間漸漸成熟,就像呵護一個活著的,會呼吸的生物
Payne說:
我的施坦威照片...是對我們都熟知且喜愛的東西的解構。發生在One Steinway Place(工廠地址)的製造過程和手藝,使得人們把原始、混亂的材料,變成了世界上最精巧的樂器之一,而它們卻在美國的工作空間中漸漸要消失了。這使我深感焦慮,不僅因為我來自於一個仍然崇敬著這樣手藝的音樂家庭,還因為我生活在一個人們越來越少地創作屬於自己的音樂的時代。
最後,用一個製作施坦威鋼琴的視頻結束今天的旅程。
謝謝你讀到這裡。情人節快樂!
願你和每一架獨一無二的施坦威一樣,去創造屬於自己的,關於音樂和愛的故事。
*在後臺回復「樂器」,可獲得我們關於相同主題的過往推送。
喜歡就點讚。
歡迎在文末評論,歡迎轉發至朋友圈。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