餅乾裡面添加檸檬黃等色素,飲料裡面添加玻尿酸、中藥材,膨化食品中添加滑石粉。記者昨日從廈門檢驗檢疫局獲悉,臺灣進口食品中「違規添加」等問題非常突出,佔到東渡口岸不合格食品的七成以上。
超七成問題進口食品來自臺灣
現在臺灣進口食品吃起來也不放心了。不久前,國家質檢總局發布了臺灣糖果違規使用甜味劑的警示通報和臺灣永和豆漿被檢出轉基因成分的質檢信息。
昨天,臺灣不合格食品再被廈門檢驗檢疫部門點名。作為廈門最大的臺灣食品進口口岸,2014年上半年,東渡口岸進口臺灣食品共計476批次。其中,茶葉、糖果、乳製品、無酒精飲料等進口量更是同比分別增長了2.5倍、2.2倍、1.8倍和1.3倍。
但這些進口食品的質量卻不讓人省心,共檢出衛生安全項目不合格貨物55批,重量18.5噸,貨值11.14萬美元,佔東渡口岸不合格進口食品的七成以上。
其中,「違規添加」共計16批次,佔不合格原因的近30%,而去年這個數字還是20.3%。「違規添加」已上升為進口臺灣食品不合格的一大主要元兇。
色素、滑石粉、中藥材都添加
我們來看看這些違規添加的物質都有些啥。檢驗檢疫部門發現,主要是食品添加劑、保健品藥材和非食用物質。
其中,小饅頭或餅乾中被添加色素檸檬黃、日落黃,在豆腐乳中添加苯甲酸,在魚鬆中添加乳酸鈣,在某飲品中添加玻尿酸,在醬油中添加對羥基苯甲酸丁酯;在固體飲料中添加麥冬、川芎、當歸、牛樟芝,在糖果中添加何首烏等;還在膨化食品中添加滑石粉,在竹炭花生中添加植物炭黑,在果蔬汁飲料中添加蘋果多酚、賽洛美、核黃素等。
保健食品當普通食品銷售
造成不合格率居高不下的原因,除了大陸和臺灣地區食品添加劑的標準不一致以外,最主要是經銷商的原因。
臺灣保健食品在大陸的市場巨大,但廈門很多經銷商卻以普通食品的名義進入大陸市場。正是這些保健品中包括茶、酒、蜂製品、飲品、湯品、鮮汁、藥膳等,原料一般包含營養強化劑、中藥材或動植物萃取液等被證明具有功能性的成分,所以才造成檢驗不合格。
同時,個別經銷商追求食品的新、奇、特,在普通食品中添加保健成分,採用食品原料的混搭,從而容易催生新的食物品種,造成國家標準引用的缺失。如2014年初首次進口某「酵素油」,其成分是用85%的植物油添加15%的植物酵素液混合而成,因為沒有可依據的國家標準而被責令退運處理。
共建農家小院,分享春耕秋收!
農業部《中國農業信息》雜誌為您建立農業信息的分享平臺,您可以把會議展覽、人才招聘、科研成果、土地流轉、訂單農業等合作需求的真實信息發至編輯部,編輯審核來稿後將被推送微信平臺。
微信號:WOA-OA
QQ:2437152290
Mail:ai@g20.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