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了今年的第一個灰濛濛的霧霾天后,我的失眠好像更加嚴重了。
李莫利最近經常早出晚歸,大概沉浸在和老男人的甜蜜裡。在某天晚回家卻發現我還沒睡的凌晨,她推薦了一部戀愛迷你劇讓我打發時間。
《To Jenny》,其實就是一部簡簡單單的劇情有點俗套的音樂短劇,好在夠清新,夠治癒,夠好聽——我聽著裡面的歌就感覺被安慰了。男主是舞臺恐懼症音樂人,暗戀著無法出道的女愛豆,互相治癒共同成長中收穫了愛情。
愛情和夢想交疊的影視劇,我們在《LA LA LAND》裡見過,在《Begin Again》裡也見過,這部雖說是音樂短劇卻像音樂電影一樣的《To Jenny》,主線還是愛情。
我覺得最可愛的是男主的妹妹,小小年紀卻充當了那個在戀愛裡為人出謀劃策的角色,分析起來頭頭是道。先是教男主使用ins,再幫男主拍攝彈吉他唱歌的視頻上傳,讓男主根據女主發在網絡上的信息發起愛情攻勢.最後終於讓女主注意到了男主,看到了他個人頁面上的「To Jenny」。
其實,劇中的男主剛關注女主帳號的時候非常慌張,像是暴露了隱藏許久的心意。而妹妹提醒他,系統顯示他是幾十萬粉絲中的一個,他其實微不足道,根本不會被人注意到。
看到這一幕時,我想起了幾年前的我和L。
幾年前的我還是學生,某天在逃避背單詞的時候刷著人人,看到了一個男孩彈吉他唱民謠的視頻。唱的好聽,聲音溫柔,而且是原創.最讓我當時的少女心萌動的是,他真的很好看。
從那天起我開始密切關注著L的動態,也經常給他留言——不知道著了什麼魔,慢慢喜歡上了這個聲音溫柔有力的男孩。而當時的他根本沒有幾個聽眾,他看起來有點受寵若驚,非常積極的給我的留言回復。
一來二去他知道了我的名字,而我擔心打擾到他的生活,所以我們維持著留言板上的友好關係。我知道他新歌快寫完了,知道他要搬家,知道他交了女朋友又分手了;他知道我和他一樣愛喝長島冰茶,問我用什麼軟體租房子最合適,還給我寄了一套明信片。
明信片上寫著,「給小賞,願你一直被世界溫柔對待」。
那時候我利用假期時間開始了我的第一份實習,整個團隊的氣氛都很輕鬆,對我也很好,哪怕我只是一個小小的攝影師助理。
就這樣,我清晰的記得,有天接到的工作任務是對一個民謠歌手的採訪拍攝。那是一個已經在民謠圈小有名氣的大男孩,在採訪中興奮地說著「已經成立了自己的音樂公司,要做獨立廠牌,發掘更多熱愛民謠的有才華的人」。
L的哼唱在我腦海中輕輕響起。
於是,我在難得的工作休息間隙裡鼓起勇氣,無比真誠地給那個看起來很nice的歌手遞上了一隻耳機:「你願不願意,聽聽這首歌?」
聽說那位歌手當天晚上就找人聯繫了L,相談甚歡。
《To Jenny》中的男主為女主做出的一切,說到底是成就了女主。最後兩個人一起做了唱作人,作為情侶歌手出現在直播間,happy ending人人都心滿意足。
可是我們沒有。我們和劇裡的情節完全沒有可比性。準確地說,我們從來都不是「我們」,我只是作為一名普通的聽眾,為他引薦了一小下——我甚至都不清楚那能不能算得上引薦。
幾乎沒有人知道,我曾經短暫地喜歡過那個只是在留言板上互相交流的男孩,包括他自己。
後來的事情發展比我想像的還要快,L被那個歌手的公司籤了下來,被包裝,被宣傳,開始在各種平臺活躍。人人帳號像是被他遺忘了,很久都沒有動態。我嘗試著在他的其他社交帳號下留言,但很快就被大量的粉絲數據淹沒。音樂節上開始有女孩們為他蜂擁而至,狂熱地喊著他的名字,我坐在電腦前看著屏幕,都能感覺到現場的熱烈。
與起初視頻裡那個帶著對世界試探的神情相比,他看起來越來越氣定神閒。雖然說這句話好像很俗套,但我還是要說——我真心實意的為他感到開心。
當我回看留言板裡的內容,L的消息停留在那句「那個房子太貴啦租不起」上,好像看到了他打字時溫柔的撓了撓頭。我知道,他以後不會再有這樣的問題了。
當然,從大學就開始和我共患難的李莫利是知道這件事的。她不止一次地問我,為什麼不找機會再聯繫一下L。不會不甘心嗎,甚至,不會後悔嗎?
現實沒有那麼多美麗的結局,這個故事進行到這裡,足夠了。如果有一天,他可以舉行個人演唱會,我只想和朋友們,和未來喜歡的人,一起坐在臺下靜靜的聽他再唱一首歌。
然後在結束後去趟酒吧,請大家喝一杯長島冰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