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杭州市開展「環境提升」大整治以來,垃圾分類就始終是清波街道「環境提升」大整治的重要環節。從小區宣傳到敲門入戶指導,街道和社區組建入戶宣傳隊……其中宣傳工作的作用不小。
最近,在「美麗杭州」創建暨「迎亞運」百日攻堅行動推動下,清波街道在此前全市首創的垃圾分類敲門行動基礎上,升級入戶指導分類「敲門」模式,試點推出「一戶一檔」行動,為居民建立垃圾分類健康檔案。
「我們整合了試點小區2019年以來入戶宣傳收集到的居民分類情況,錄入電腦系統,形成一個全新的分類登記體系,建立『一區一樓一戶』家庭檔案,完善分類情況。」街道公管辦負責人說到。
傍晚時分,清河坊社區社工小金在小區進行摸排,來到積極分類的居民陸阿姨家門口。
「咚咚咚……」「阿姨您好,打擾了,今天來是看一下您家近期垃圾分類情況。」陸阿姨將小金迎進屋子,說自從分發了分類宣傳海報,貼在家裡,怎麼分類看得清清楚楚,分類也輕鬆了許多。小金對比上次登記的分類情況,發現陸阿姨家中的分類有了很大的提高。他耐心詢問陸阿姨在分類時遇到的問題,一一記錄下來,將最新的分類宣傳內容告知陸阿姨後,便前往下一戶居民家。
在摸排登記時,社區發現居民垃圾分類大致可分為願意分類分得好,願意分類但是分不好,以及不願意分類三種情況。
清波是一個老齡化偏高的街道,大多數老年人都積極配合垃圾分類,但是在信息接受能力上有所欠缺,造成分類情況不太理想的現象,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真實寫照。面對這種情況,街道印發了宣傳圖冊,製作分類海報分發給居民,並定期回訪,觀察居民分類情況的進展。
鏡頭一轉,另一位社工小毛來到一戶出租房門口,屋內新更換了租客,是一位年輕姑娘。當小毛提出入戶查看時,姑娘略有些緊張,原來是搬進來後還沒有整理完畢,分類上也是一塌糊塗,為了不讓姑娘尷尬,小毛遞上分類海報,鼓勵她好好分類,就離開了。
受地理位置的影響,清波轄區內流動人員相對較多,租客的更替使同一戶的分類情況不斷反覆,監管上也較容易出現盲區。
為此,清波街道結合第七次人口普查工作對轄區出租房屋進行統計,利用數位化手段,實行線上監管,建立垃圾分類樓道管理群,著重關注出租房屋流動人員情況,發現租客更換立馬上門宣傳,做到垃圾分類時時監管,信息時時更新,全面把握居民更新動態。
除了配備社工包管片區,街道和社區還鼓勵居民成立樓管會進行自管,將分類優秀與不太理想的家庭結成幫扶對象,一對一進行幫扶指導垃圾分類,並每月進行幫扶成果驗收,進步最大的優勝隊伍給予表揚獎勵。一對一幫扶不僅能夠更加詳細的指導,避免社工排查無法全面覆蓋轄區,造成分類信息遺漏,同時還能通過互幫互組增進鄰裡感情,減少居民矛盾,構建小區和諧有愛的垃圾分類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