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坂村地處低山丘陵區,土壤貧瘠、耕地有限,種植業較弱,「補鞋」、「補籃」等傳統手工業在經濟上佔據主導地位。20世紀70年代,由於地少人多、生存環境狹窄,勇於開拓的上坂人主動外出尋找商機,發展以服裝業為主的鄉村工業。20世紀80年代,走南闖北的上坂人發現了新的商機——校服。
一把剪刀、幾臺縫紉機,沒有工人,就拉著自家親戚一起幹;沒有廠房,就把自家樓上房間開闢成廠房……就這樣,以家庭作坊為經營模式的校服產業在上坂初步紮根。
整齊劃一的校服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泉州潤景服飾有限公司供圖)
1993年,國家教委印發《關於加強城市中小學生穿學生裝(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見》的通知,推動校服產業走向規範化,而上坂村的校服產業也藉此東風,開始走向高速發展的道路。鼎盛時期,上坂村校服生產家庭作坊有200多家,全村從事校服產業人員佔勞動人口的80%,吸納外來務工人口1500多人。20世紀90年代末,該村工農業總產值超1億元。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隨著上坂村校服產業的逐漸成熟,一些家庭小作坊也逐步蛻變為有一定規模的現代企業,泉州潤景服飾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潤景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莊美紅是地地道道的上坂人,小時候,受該村服裝產業興盛的影響,上坂村的女性大多有一手做服裝的好手藝,她也不例外。2000年,莊美紅剛剛結婚,便與丈夫合計辦起了校服廠。
潤景服飾有限公司工廠車間內,工人們正在趕製校服
「最開始是用縫紉機,需要用腳不停地踩踏;然後有了『電平車』,踩一下可以保證一道工序持續進行,再踩一下結束;再後來,出現了具備感應功能的自動切線機、能自主吸收布塵垃圾的空壓機、省時省力的鎖邊機……」20年的從業生涯,莊美紅見證了校服生產設備的一次次更新換代,在此過程中,她的企業也一步步發展壯大,從名不見經傳的家庭小作坊,變為年產值超1500萬的全國校服知名品牌企業。
潤景服飾的發展壯大,離不開其對校服品質的執著追求。作為一家加工型校服企業,原料的採購是一大難題。在創業初期,莊美紅就常常面臨人手設備到位、卻買不到原料的難題。即便如此,她也從不敷衍,而是一步步地摸索校服市場的規律,一遍遍地跑原料廠,堅持採購優質供應商的面料,確保自己做出的成品質量過硬,讓每一位客戶滿意。
20年始終如一的優質服務,使潤景先後獲得「消費者信任單位」「中國知名品牌校服」「企業信用評價AAA級信用企業」等榮譽。而對於「信」字,莊美紅是這樣理解的:「品質過硬、貨期準時、服務到位缺一不可。」校服產業季節性極強,尤其是每年9月1日前,各類校服訂單紛至沓來。「有時候遇到突發情況,一個星期內就要把單子趕出來。」時間緊、任務重,但潤景通過前期有計劃地庫存原料,加之高效的管理、先進的設備、技術精湛的工人,最終都能保質保量完成客戶要求,也贏得了客戶長久的信賴。
「客戶們相信我,那我們就要把每一個環節做得妥妥噹噹。不管大單、小單,我們都要用一顆誠心給它做好。」正是秉著「對每一個顧客都要負責」的經營理念,一步步穩紮穩打,潤景服飾才得以在強手如林的校服企業中突出重圍,成功佔據一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