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曉東,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助理教授。北京大學法學博士,耶魯大學法學博士候選人。
以下是2015年讀或重讀的一部分書,挑選的標準以思想的深刻性與重要性為主,兼及新穎性。
在美國法學界尤其是憲法學界,自由派法學佔據了絕對的主流,這一方面自然是因為美國大學裡的整體傾向偏向自由派。但另一方面,不得不說保守派法學在學理上的整體水平低下。由於陷入原旨主義的窠臼,保守派法學固步自封,難以和自由派相抗衡。曼斯菲爾德的這本書可謂保守派法學的難得之作。可惜作者身處政府管理學院,在法學界並未引起足夠的重視。
比起其他施密特的其他著作來說,這本小書很少受到關注。但在所有的施密特的法學著作中,這本書大概最為清晰地展現了施密特的法學思想。本書概括凝練,值得反覆研讀。
Robert C. Post, Constitutional Domains: Democracy, Community, Management,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羅伯特·波斯特:《憲法的領域:民主、共同體與管理》,畢洪海譯,北京大學出版社
此書是耶魯法學院院長波斯特教授十年前的著作。此書以社會的視角思考憲法,以尋求對憲法概念的重新理解,值得認真對待。而巧合的是,波斯特書中的部分內容和上面施密特的書具有極大的相似性,對照二者來讀,會非常有啟發。
Bruce Ackerman, World Constitutionalism, 未刊稿,將出
此處植入小廣告一則:
布魯斯·阿克曼:《我們人民:轉型》,田雷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
100前,1906年9月1日,慈禧太后下詔頒布預備仿行立憲。立憲並非小事,在當時的清政府眼裡,它是拯救清政府合法性,加入「文明國家」的最後一搏。而在本書裡,阿克曼一開篇就提出了類似的論斷:「法律賦予權力以正當性,憲政是整個更大框架的一部分(Law legitimates power. Constitutionalism is part of this largerproject)」。作為引領美國憲法數十年的頂尖學者,如今轉向世界憲政主義,一出手要反思的自然是最根本的問題。
不平等是如何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的?作者指出,其中一個原因是資本主義制度下的優才選拔制度(meritocracy)。優才制度導致了財富高度集中在社會1%的人手中,普通人要麼陷入貧窮,要麼只能拼命擠進優才制度所設定的名額以維持較高的生活水準。作者對於不平等的分析很精彩,無論是寄居在廉租房裡的蟻族,還是國貿兩點仍在加班的白領一族,應該都會有同感。
唐吉坷德盲目的英雄主義導致了他的失敗與悲劇,也成就了唐吉坷德這一經典的喜劇形象。但對於塞萬提斯的這一經典著作來說,最大的悲劇或許並不在於唐吉坷德的失敗,而在於悲劇與英雄主義在現代社會中都已經不可能了。在現代社會上演悲劇與英雄主義,其結果必然是喜劇。大概沒有比這更悲哀的了:曾幾何時,悲劇與英雄主義如影隨形,如今,只有六神磊磊品讀金庸的冷水貼才能切中我們的心靈。
編輯/闐黎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