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手後,他立即轉身向張女士右後邊的人行道走去,張女士並沒有什麼反應,仍然抱著孩子準備過馬路。過了幾十秒,旁邊的摩的師傅提醒後,張女士才放下孩子檢查左右兩邊的口袋,發現手機不見了,張女士連忙向黑衣男子離開的方向追去,但是人早已經不知蹤影。
根據張女士的描述,警方細緻查看了這段監控視頻。根據以往的經驗,在人流量密集的步行街實施扒竊,嫌疑人往往會多人結夥作案。負責查看視頻監控的民警,對嫌疑人周圍走動的人一一進行了標記,在持續觀察了一段時間後,從中篩選出了幾名形跡可疑人員。
張女士被扒竊幾分鐘後,在這條步行街的另一頭也上演著同樣的事情。2017年12月1號21點48分左右,一對手拿氣球的年輕情侶,走到距離監控探頭最近的攤位,他們的注意力都在挑選中意的物品上,絲毫沒有發現有兩名年輕男子緊跟在他們身後。
在不到一分鐘的時間裡,其中一名嫌疑人一共出手三次,雖然沒能成功,但是這對情侶並沒有什麼反應,依然在攤位前挑選商品。嫌疑人並沒有就此罷手,而是在一旁繼續觀察這對情侶的一舉一動,就在這對情侶從攤位轉身離開後,嫌疑人發現機會來了,他只用了不到兩秒鐘的時間,就將女孩的手機拿到自己手裡。五分鐘後,這對情侶才發覺手機被盜,可是此時嫌疑人早已逃之夭夭。
同一區域、同一時間段內,連續發生手機扒竊案件,警方推測這很有可能是一個有組織的犯罪團夥。警方立即調取案發步行街所有監控進行篩查比對,經過連續幾天的視頻篩查,發現有一張面孔和一起車內財物被盜案件中的其中一名嫌疑人極為相似。
隨即,警方使用人臉識別系統對嫌疑人影像進行比對,發現竟然是同一個人。不同案件中出現同一名嫌疑人,警方推測,他們極有可能是一夥扒盜結合的犯罪團夥,但警方目前手中掌握的線索有限,案件偵破工作又該如何開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