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剛剛,困擾全澳多天的政治鬧劇短暫落下帷幕:不管是挑戰者Dutton,守擂方譚寶,還是外交部長Bishop都沒成功!贏的人是Scott Morrison!
譚寶在12點30左右被投票確認離職,隨後Bishop在第一輪投票被淘汰。
而此前,儘管宣布將參與競爭黨魁,但外界普遍認為Morrison不足以挑戰Dutton或譚寶中的任意一人。甚至有人認為他要麼是跳出來及時止損,要麼是譚寶派出來搞混局勢的。
Morrison:本想打個醬油,誰知道贏家是我!
這樣一來,曾經瘋狂發起挑戰的Dutton再一次輸掉了。值得一提的是,Morrison的勝利很大程度得益於另外一位黨內大佬科爾曼的倒戈。
此時此刻該有一首《今天是個好日子》助助興~~
我們先要了解一個背景:為什麼澳洲黨魁常常和總理寶座綁在一起呢?
這是因為澳洲的大選制度和其他國家有所不同,不是直接選出總理,而是由議會多數黨的政治領袖擔任總理。也就是說,只有你所在的政黨在選舉中獲勝了,這個政黨的政治領袖才能夠出任總理。
但是,每個黨派裡面不可能鐵板一塊,必然有各種不同的山頭。 而澳洲政黨也沒有學習過「不要搞山頭主義」,因此各山頭的大佬們對總理的產生就有特別大的影響了。之前陸克文就是因為得罪了幾個黨內大佬而被推翻。
今天中午的時候,由於籤字的人數已經達到43人,譚寶無奈宣布將舉行黨內會議,而自己不會參與會議。
同時,之前一直瘋狂挑戰的前內務部長Dutton和臨時宣布挑戰的外交部長Bishop都沒有在會議上獲得足夠的選票,宣布挑戰失敗。
不過,我們很難說已經幾乎瘋狂的Dutton會不會再度發起第三次挑戰~~~畢竟我們感覺這個人已經整個瘋掉了~~
也因此有一種說法認為,Morrison本來是譚寶自己放出來搞混局勢,分散Dutton的支持力量的。
但這種說法既高估了譚寶的影響力,也高估了Morrison的道德水平。綜合各種跡象來分析他應該就是提前止損,畢竟牆倒眾人推才是政壇絕對的真理,否則就要如同那些支持Dutton的議員一樣選擇辭職了事。
結果沒想到自己竟然贏下了總理的寶座!!
「你看譚寶,還相信我們會支持他」
另外,Morrison之前還算是跟譚寶走的比較近,因此他的上臺對Dutton來說沒什麼區別,一樣要被邊緣化。而對譚寶來說,上一個自己人總比上一個對手好。
不過話又說回來,這一次鬧劇又讓全澳洲人見識到了什麼叫鬧劇:一個國家的首領,幾個政治掮客想換就換,簡直比兒戲還不如。
點擊閱讀原文,一鍵掌握布村全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