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9日,《南方周末》記者王瑞鋒在個人公眾號發表《家族、村莊集體「強姦」事件——魔幻現實,抑或另有隱情?》一文,並在獲得一萬多次閱讀量後將文章刪除。這是事隔十年後,湯蘭蘭案首次進入公眾視野。
1月30日,澎湃新聞發布報導《尋找湯蘭蘭:少女稱遭親友性侵,11人入獄多年其人「失聯」》。1月31日,新京報發表時評《被全家『性侵』的女孩,不能就這麼『失聯』著》助推輿論。兩家主流媒體在文中均曝光了當事人湯蘭蘭的個人戶籍信息,並多次在文章中發表引導性表述,認為湯蘭蘭應現身回應質疑。
自媒體@我不是謙哥兒 發微博質問澎湃新聞和新京報,該微博引起網友爭相轉發,成為微博輿論場的引爆點。與此同時,輿論場中出現了有關「陰謀論」、「媒體審判」等言論。網友關注的焦點也開始從事件本身轉移到媒體報導的表現,澎湃、新京報發文作者遭到網友的人肉搜索。
2月1日,黑龍江五大連池市政法委回應「湯蘭蘭」案,稱其母「不實炒作」「別有用心」「企圖翻案」。希望網友不要相信網上的不實炒作,呼籲公眾停止尋找湯蘭蘭,稱會依法處理相關訴求。
同日,澎湃記者王樂的個人信息被扒出,公眾號@已婚少年發布文章《澎湃新聞記者王樂,受害者的人血饅頭好吃嗎》。鳳凰網評論發文《放過湯蘭蘭也放過記者,請回歸案件本身》,指出媒體和公眾的質疑應該基於案情本身,並不能隨隨便便指責媒體,此舉偏離主題,甚至是一種混淆視聽。
2月3日,新京報《我們視頻》記者採訪了已出獄的5名被告人和湯蘭蘭身邊相關人士,梳理案件疑點。視頻中湯蘭蘭的姻伯母劉桂英向警方報案稱,湯蘭蘭給她打電話,誣陷其丈夫蔡祥令也強姦了她,並索要學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