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花見小路,一條一公裡長的充滿江戶時代風情的小街,南北橫貫衹園地區。因為有藝妓出沒,而誘惑著所有遊人都來走走逛逛,期待著能和傳說中的藝妓打個照面。
青石板鋪砌而成的花見小路,兩旁排列著烏瓦木籬、門帘低垂的高級茶屋及料亭。有不少地方設有藝妓表演項目。如果你在傍晚十分,守在這些餐廳附近,說不定就能撞見那些花枝招展的身影。
許多遊客會選擇來此過把和服癮以應景。不過一街的五彩繽紛中,是遊客還是本地人,基本能一眼看穿,畢竟那低眉順眼的小碎步姿態是人家從小就薰陶出來的。
筆者這次很幸運,在花見小路「活捉」了五、六名出來工作的藝妓,她們多是年輕的舞妓,衣著華麗、佩飾精美,踩著松糕木屐,一路風一樣地快步而行。年紀大的藝妓相對沉穩些,昂首挺胸,目不斜視。
仔細觀察,藝妓和舞妓是有區別的,舞妓是出道者,年齡比較年輕,頭飾、衣飾相對花俏些,紅色衣領,後帶長至小腿,木屐為高幫。
藝妓則已修煉成功,成熟女人姿態,頭飾、衣著素雅高貴,後背帶及腰,中幫木屐,白色衣領,雪白的脖子露得很低,據說這是她們唯一能暴露的最性感部位。
每一位藝妓出現時,都會「遭遇」遊客們手機和相機的各種「狂轟濫炸」,不過對此她們基本熟視無睹,面無表情,似乎已習慣了這一切。藝妓可以觀賞,但不能觸碰,這條規矩是明明白白地寫在花間小路的指示牌上的。
賞心悅目的美人歌舞與茶道神秘幽玄的意境相結合,成為當時高富帥們趨之若鶩的娛樂方式。江戶時代鼎盛時期,京都祗園一帶的歌舞藝伎人數達三千多人。
藝妓因管教嚴格,禮數周到,賦風頌雅,所以自古以來就是賣藝不賣身。她們受到社會尊重,通常在晚上工作,以歌舞技藝在宴會上取悅男人。
厚厚的白色脂粉蓋住了舞妓的青春面容,高高的盤發上插滿了花飾,袒露著後頸的斑斕和服,緊緊裹住了她們的婀娜腰身,這些看上去無比華美的束縛,使她們的舞姿在僵直中而顯得別有一番韻味。想像中,在三味弦和鼓點的伴奏下,她們緩緩而舞,散發出奇特的曼妙。
暮色中行走在花間小路上,街邊木門上的紙燈籠在微微搖曳,紙窗的黃暈中散發出一絲絲曖昧的光芒,想像著藝伎們盛裝出演的情景,而身邊卻冷不丁地飄過一陣冷香,暮然回首,那豔麗的身影已經遠去,又是一名舞妓正忙著趕赴下一場的宴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