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瓷房子景區工作人員介紹,在瓷房子一樓回馬廊正中間的大缸,是300年前清代道士做法時的法器大缸,當時做法時是盛滿水的,能夠起到驅邪避禍之意。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來瓷房子旅遊的遊客多數是自己覺得往大缸裡投錢是有意思,討個好彩頭。大缸和周圍瓷片有很多也都被客人扔擲的硬幣砸損,因此最開始景點方是不提倡這種扔錢幣的行為的。但屢屢勸阻無效,景點方也不願意打擾遊客的興致。時間久了,就成了一個「習俗」。
對於大瓷缸裡錢幣的用途,天津瓷房子博物館館長張連志稱,全部錢款都用於慈善事業,此次清理的錢幣打包捐贈給天津市動物園,以提高動物的福利待遇。
記者4日下午趕赴天津瓷房子實地採訪時,正趕上景點方工作人員對錢幣進行清理打包,並把六大箱錢幣捐獻給天津市動物園,以提高動物生活福利。
天津市動物園宣教科科長韓克嘉告訴記者,在國外,私人捐助動物園很普遍,但在中國,還很少見。而張連志先生從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領養動物」,對動物保護事業傾注了不少心血,這對於社會是一種極好的表率。
據公開報導顯示,1998年,在得知天津動物園唯一的一隻大熊貓——28歲的「塞塞」生命指日可數時,張連志多方運籌,幾赴臥龍,出資認養了一隻16歲的大熊貓,並取名為「蘭尼爾」。1999年,他再次赴臥龍認養了一隻大熊貓。2003年,他又從北京動物園認養了大熊貓「越越」。1994年,他千辛萬苦將落入販賣者手中的兩歲白頰長臂猿猴買下,並無償獻給國家。他常年擔負著天津市動物園19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丹頂鶴的飼養費用,並在馬場道的小園裡創建了一個微型動物園,飼養了5隻越南平頂猴和可愛的梅花鹿。
(據中新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