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從環保的角度來比較,目前土葬比火葬更加環保一些。
現在的火葬是以柴油爐子為主,少部分的地方是使用天然氣爐子,燃燒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煙塵和有毒氣體,這個看看殯儀館每天煙囪裡冒出來的黑煙就知道了。
除了燃燒產生的煙塵和氣體以外,火葬還會產生固態的物質也就是骨灰,這是無機物質了,實際上大部分的長方體骨灰盒是裝不下一個人的骨灰的,除非用那種很大像泡菜罈子樣子的球狀骨灰盒。
一具遺體的火葬要消耗30升左右的柴油,能耗和爐子的冷熱有關,熱爐子就省油一些,一般是使用0號柴油,各地的民政部門對殯儀館柴油供應一般是要採取公開招標的方式,30升0號柴油,一百七八十到二百元吧。
土葬隨著時間的推移,大部分的遺體在幾十年以後有機物質都會完全腐爛,只會留下一具白骨,有機物都慢慢地被土地吸收了,轉化成為了養料,在這期間如果棺木不被打開的話,常規情況下是不會造成什麼汙染的,特別是家族墓地處於山區,樹林,荒山野嶺這些地段,遠離人們生活領地的,更是如此。
在我國的平原和丘陵地帶,農家有將祖墳建在田間地頭的風俗,我們這裡就是這樣,這時土葬如果死者是患有傳染性疾病,而且棺木密封不好,加上沒有深埋的話,可能會有病毒從棺木裡溢出。
墳地附近如果有水塘則會加劇病毒的擴散,從而使人畜容易感染上疾病,以前廣大農村衛生條件不好,特別是吃水,洗衣,洗菜。
80年代的時候我就看過一篇報導,一個村子裡不少人莫名得了肝炎,傳染源目標指定在村裡的飲水塘,多方調查後發現幾十米外地勢高處有一新墓葬,死者正式患肝炎而亡。
正式墓葬裡的病毒溢出到了水塘裡,當時這篇報導後面也是在提倡火葬,建議土葬時要深埋。現在農村的衛生條件早就改善了,出現這種情況應該是不可能了。
從環保的角度看,火葬沒有優勢,但是火葬在其他方面還是有好處的,主要的就是節約土地,不管怎麼說國家現在提倡火葬,作為公民一定要遵守相關規定,相信以後隨著科技的發展,一定還會有比火葬和土葬更加科學的殯葬方式。
喜歡的,請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