綁架生還後,伊柏開始接受心理和多種另類療法的治療。不過,伊柏將自己的復元主要歸功於周遭的關愛者。這些人在她死裡逃生數分鐘,就已開始對她送暖。
伊柏爬上多巖的河岸時,一名卡車司機停下車伸予援手,將她載至附近便利商店,還為她買了杯熱茶。獲報趕至的警察,給予她極大的同情與耐心。醫院的醫生待她如女兒。一位好友接她同住了一段時間。家人一再安慰她,提供精神支援。她說,「第一個月,我幾乎必須告訴他們暫時別來探視,實在太多人了。」
多種不同的創傷研究顯示,社會支援是對抗PTSD與其他心理疾病的一大緩衝力量。夏洛茲威爾維吉尼亞大學心理學家柯恩(James Coan)做了一系列實驗。他讓婦女躺在功能磁振造影掃描儀中,並讓她們從熒幕看見一些「威脅提示」。當被告知四至十秒後,她們的腳踝將受到輕微電擊時,這項提示喚醒了她們的感官,同時啟動與恐懼和焦慮相關的腦區,不過,若是這些婦女握著丈夫、友人的手,這些負面反應會減弱。
社會互動極其複雜,且涉及許多大腦迴路與化學物質;迄今沒有科學家能夠確切解釋,這些人為何能夠提供精神救濟。受到感動的人應是大腦受到刺激而釋出自然的鴉片類物質,如腦內啡(endorphin)。前扣帶皮質充滿鴉片類物質受體,顯示觸摸可對壓力反應產生影響。
其他線索來自荷爾蒙催產素。社會互動時,催產素會在腦中活動,且研究顯示,它具有提高信任、降低焦慮作用。在一項造影研究中,科學家讓一組研究對象接受催產素噴鼻劑,另一組只接受安慰劑,然後讓他們觀賞一些可怕圖像。接受催產素的一組顯示杏仁核的活動減少,而且杏仁核和控制心跳等壓力反應的腦幹,兩者之間的連結也較弱。身旁有人陪伴帶動催產素上升,就和腦內啡一樣,可協助研究對象減少壓力反應。
過去的社會互動也會影響個人對創傷的反應。長期受到忽視和虐待,毫無疑問會導致一系列心理問題,且較易於罹患PTSD。雷斯勒提出另一項廣為人知,卻又了解有限的因素:壓力免疫。研究人員發現,齧齒動物和猴子即使幼時面對過高壓情境,如受到驚嚇或短暫與母親分開,其後的復元力仍是較人類為高,至少成年的齧齒動物和猴子是如此。
伊柏說,早年的壓力以及克服這些壓力獲有的信心,是她從綁架創傷復元的助力之一。伊柏天生雙腳內彎。十歲時,她動手術重建膝蓋與接受一年復健治療。她說,「疼痛和重新堅強站起來對我並不陌生。它就像重新鍛鍊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