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戰略飛彈部隊裝備的「白楊」M機動陸基飛彈。(俄羅斯之聲電臺網站)
參考消息網10月9日報導 外媒稱,中國一直在積極研發自己的「白楊」飛彈。
據《俄羅斯報》網站10月8日報導,美國防務世界網站援引五角大樓的消息稱,中國近日完成了一種新型陸基機動洲際彈道飛彈的首次試射。
美國人認為,中國於9月25日在中部地區進行了洲際彈道飛彈「東風」-31B的試射。此次試射的特別之處在於,飛彈是從類似於俄羅斯「白楊」飛彈的陸地機動設備上發射的。
目前,只有俄羅斯軍隊裝備了陸基機動洲際飛彈。而美國將重點放在發展戰略核潛艇部隊上。
報導稱,上世紀70年代,美國曾大聲宣稱,開始著手研發一系列世界上最強大、無懈可擊的飛彈。相關項目被頻頻提及。例如,據當時的媒體報導,美國差點準備建造長達數百公裡的地下隧道,以便運輸飛彈的火車行進。這種戰略「地鐵」理論上很難被摧毀。隨後,美國又開始進行能搭載「和平衛士」飛彈的地上飛彈火車的試驗。
結果,美國人白白揮霍了幾十億美元,僅僅設計、製造並裝備了一款新飛彈:能攜帶10個分飛彈頭的「和平衛士」LGM-118A。這批飛彈被安裝在發射井中,2005年退役並被銷毀。
蘇聯很重視五角大樓發出的挑戰。但與美國不同,蘇聯成功地研發了一系列陸基機動戰略飛彈。其中最著名的是北約命名的代號分別為SS-20和SS-24的兩種飛彈和「白楊」飛彈。
SS-20飛彈射程5500公裡。北約稱之為「歐洲的慘禍」。該飛彈具有高度的靈活性,可將北約所有歐洲成員國覆蓋在射程內,能攜帶多枚分飛彈頭或1枚威力巨大的主彈頭。
在戈巴契夫掌權時期,西方促成了美蘇中導條約的籤署,第一個針對的目標就是SS-20飛彈。這批在世界上無與倫比的機動飛彈被迫退役,隨後被銷毀。
SS-24也遭遇了同樣的命運。這種在世界上同樣無與倫比的飛彈被北約形象地命名為「手術刀」。SS-24的射程可達到美國本土,能攜帶10枚分飛彈頭,精度相當高。
憑藉蘇聯廣袤的國土,運送飛彈的火車不可能被任何間諜衛星定位,卻能在數分鐘內進入戰鬥狀態。可惜,根據第二階段削減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最後一枚SS-24於2007年被銷毀。
不過,可在普通公路上被運輸的「白楊」飛彈仍在服役。此外,它還在不斷改進。如今正在服役的是深度改進版「白楊」-M,即將服役的RS-24性能更加強大。據設計者稱,現有的任何反導系統都不能攔截這兩種飛彈。
與被大洋環繞的美國不同,陸基飛彈對保衛俄羅斯這種大陸國家而言非常適合。它們能被部署在任何角落,將任何一個對俄造成軍事威脅的國家置於射程之內。
由潛艇充當載體的飛彈比陸基飛彈更脆弱、更容易被發現。聲吶、鐳射、電磁等多種設備均可用於探測這種潛艇的方位。而「白楊」幾乎只有人眼才能找到。
中國人權衡各種利弊之後,顯然也決定將希望寄托在陸基機動戰略飛彈上。設計和操控它們無疑比固定在發射井的飛彈要複雜。但俄羅斯的機動飛彈工程師們認為,中國的飛彈製造技術已經達到了相當水平。
應指出,中國一直在積極研發自己的「白楊」。如果說不久前發射的「東風」-31B飛彈射程不超過1萬公裡,跟「白楊」類似,那麼「東風」-41飛彈預計射程可達1.4萬公裡。這對五角大樓來說不是一個好消息。
--
參考消息客戶端,中國最權威的外媒資訊平臺。下載參考消息客戶端,請戳下方「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