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居穿上「防火衣」 古村消防不用愁

2021-02-23 文化遺產

來源:江西日報


       近日,在有「千古第一村」美譽的樂安縣流坑古村,消防栓已全部安裝完成,標誌著古村消防設計方案即將全部落實。

近年來,流坑古村累計投入1600多萬元,建成了全省首個微型消防站,防火工作走在全國同類古村前列。

村民住在「文物」裡

流坑村歷經千年。它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首批中國傳統村落」。該村現存明清傳統建築及遺址260處,被專家譽為中國古代文明的縮影。

該村絕大部分是住宅,還有相當一部分是宗祠。村民們祖祖輩輩在這裡生活,很多家庭都是三代或兩代同居,到了現在,可以說不少村民是住在「文物」裡面。

樂安縣消防大隊大隊長夏成華表達了擔憂:「流坑村古建築眾多,且房屋均系一層半的木結構建築,再加上消防通道不暢通、消防設施缺乏、電線老化、村民消防意識不強等,防火形勢十分嚴峻。一旦發生火災,這些古建築將面臨極大威脅。」

古村有了微型消防站

記者了解到,為了保護千年古村,消防部門在古村建立了全國首個古村微型消防站。

流坑古村消防隊隊長、流坑古村微型消防站站長董朝真告訴記者,去年以來,村裡在每個古建築內都配備了兩個手提乾粉滅火器,在一些公用文物建築內還配備了推車式乾粉滅火器。

「村裡都是寶貝,燒不得!今年我們特意購買了2套進口的機動泵等消防器材裝備,合理布局並存放在2個微型消防站分站點上,確保古村任何一個角落發生火災,我們的消防站人員都能在3分鐘之內到場,並在10秒內出水撲救。」流坑管理局局長詹海群介紹說,「我們局裡特意給微型消防站安排了專項經費,每年五六萬元,實行專款專用。」

在進村口的流坑村老村委會,記者看到流坑古村微型消防站,裡面配備了防護服、消防頭盔、水槍、水帶、滅火器、強光燈、逃生面具、消防機動泵等,還有三輪消防摩託車和手推車等裝備。

在流坑文物陳列館、狀元樓、翰林樓、「理學名家」宅、文館等不少紀念性文化建築內,記者均看到了推車式乾粉滅火器的身影,而且還安裝了獨立式火災煙霧報警器。採訪中,記者了解到,村裡每家每戶都安裝了獨立式感煙火災探測報警器,該報警器直徑約15釐米,手掌大小。

在古村西口的建築「狀元樓」內,記者被一個二維碼吸引了目光,董朝真介紹:「這是今年為流坑古村新引入的『消防安全雲平臺』技術,在古村所有的消防設施上設置二維碼,便於流坑專職消防隊平時日常檢查和消防大隊定期進行防火巡查。」

防火設計全國領先

2014年4月底,流坑村古建築群消防工程設計方案獲得國家文物局的批准。樂安縣政府在國家文物局投入481萬元專項資金外,再計劃投入1200多萬元配備資金,用於電線線路改造、消防和生活用水工程安裝等消防安全改造。

「按照設計,各巷道安裝室外消防栓,各古建築內安裝火災自動報警裝置,將極大地提高古村消防安全係數,屆時它就像穿上了一件『防火衣』。」夏成華說。 他介紹說,此舉大大降低了古村建築發生的概率,對於保護古村消防安全有重要意義。

「古村消防設計方案目前在全國古建築文物的消防安全保護工作中都處於領先水平。」江西省消防總隊一位防火專家在古村調研消防安全時如是評價。


相關焦點

  • 建築須穿"防火衣" 銅陵消防抽檢外牆保溫材料
    圖為檢查現場  1月27日上午,安徽省銅陵市消防部門走進星雨華府施工現場,對建築外牆保溫材料防火性能是否達標進行檢查,並現場從外牆拆除部分擠塑板進行封樣送檢。據悉,為從源頭把好關口,有效預防施工現場火災事故發生,銅陵市消防部門積極開展建築外牆保溫材料整治行動,確保建築穿上「防火衣」。  在星雨華府施工現場,這裡建設的多棟高層建築已基本成型,外立面裝潢正在進行施工。檢查中,消防人員首先查看並比對了建設單位的進貨,並隨機拆除部分保溫材料進行點火燃燒試驗。
  • 消防官兵遇難去世,身邊的消防犬仰天長嘯三分鐘,路人直抹眼淚
    據網友經歷敘述:前段時間我們這片建築工地上遇上了百年一見的火災,這片建築工地的包工頭是個貪小便宜的人,用的材料一切東西都是最便宜的,而且經常拖欠工人的工錢
  • 風溼骨痛不用愁,就用路路通膏藥
    從中醫上來講,風溼骨痛是由於風寒以及溼氣入侵我們身體所導致的,當風寒侵入到我們的身體後就會導致我們的筋脈堵塞,俗話說的好,通則不痛、痛則不通。在風溼骨痛的常規治療中,除非是到了非要藥物手術等西醫療法介入的時候,患者們的首選還是中醫康復理療為主。
  • 這個冬天,給蓄電池「補水」不用愁!
    在三棵樹車輛段三車電車間庫電班組為蓄電池補水作業一直是小夥伴們眼裡的「難題」在對單節車廂每月的日常檢和隔月的專項檢中發現蓄電池缺水就必須立即進行添加每天庫電各班組都要對停放在不同線路上的列車蓄電池首先它能夠存儲1噸蒸餾水存儲量完全足夠完成班組當天的補水作業小夥伴們再也不用拎著沉重的水桶往返啦!極大地減少了這項作業的勞動強度
  • 廣東古村系列——開平自力村
    這次為大家帶來廣東古村系列的內容,地點的是開平自力村。自力村和其他的古村不同,她是國家4A級旅遊區。因此整個村落保存的很完整,而且所有古建築都進行了徹底的整修,包括之前PizzA老是吐槽的油畫,都煥然一新,是個值得去放鬆,遊玩,品味歷史文化的地方。
  • 有了它,奧運通宵不用愁!
    在比賽中如此歡呼,如此激動的環境中,相信即使凌晨三點的你已經很困很困了,你的大腦是不會允許你就這麼睡覺的,與其躺在床上一遍遍數羊,不如起床來點夜宵壓壓驚。有了它,通宵不用愁,不是說說而已。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年味鄉愁】坳上趕年會:千年古村年味濃
    蘇仙區官方主辦的對外宣傳、信息發布、政務公開及民生服務綜合性平臺1月31日,千餘名遊客湧入湖南省最美古村——蘇仙區坳上古村,一場充滿兒時回憶的趕年會開始了。區領導首小翠到現場參加活動。磨豆腐、做套花,坳上古村特別設置了特色年貨製作體驗區。遊客不僅有得看、有得吃,還能親身體驗製作年貨的樂趣。
  • 嶽西道元古村:原汁原味鄉土民情任你採擷
    道元古村景區總經理王春生向記者介紹景區發展情況   道元古村景區位於生態示範縣——安慶嶽西縣黃尾鎮雲峰村馬園組,距離G35高速黃尾出口僅17公裡,交通十分便利。道元古村景區總經理王春生告訴記者:「我們在保護道元古村的前提下,適度旅遊開發,為的就是讓這種生產生活方式再延續,讓遊客看到原汁原味的鄉村生活,感受淳樸善良的鄉裡鄉親,體會炊煙一樣美麗的鄉愁。」
  • 漳州龍海市埭美古村:古厝人家新時光
    2015年8月,福建省漳州市埭美古村夜晚,燈光點點映照「棋盤式」布局,勾勒出傳統村落之美。
  • 【頭條:寧波戶外】2016.05.28鄞州塘溪東山古村戶外活動側記
    我們分成徒步組和休閒組,徒步組一行18人,休閒組一行12人,休閒組主要活動是探訪東山古村,挖筍,自由活動;徒步組完成了約7公裡左右的徒步活動。飯後一部分朋友來到了阿龍的民宿,品嘗了檸檬茶,還有東山古村和民宿的風景。純樸的人們,清澈的山泉自來水,清新的空氣,東山村處於海拔有300多米,值得推薦度假旅遊徒步休閒的好地方。感謝阿龍的盛情接待!謝謝司機師傅們的辛苦!我們都安全返回寧波。
  • 過年做發糕不用愁,大媽教你正宗白糖發糕配方,保證一次就成功
    過年做發糕不用愁,大媽教你正宗白糖發糕配方,保證一次就成功!
  • 買家私到美雅,下營古村楊五哥歡迎您!
    現年50歲的下營古村楊武列先生,在家兄弟排行第五,他心地善良、為人誠實又隨和、熱情好客、樂於助人,大家很都親切地叫他「楊五哥」。幾年前,楊五哥看到家鄉凋敝,毅然回歸故土,活化古村,重振家園,頑強抵抗家園的沒落,做一個真正下營古村的守護者。楊五哥不但對家鄉付出巨大的心血,也積極參與慈善組織的志願活動,發動組建下營義工、加入南陽山區愛心協會、與愛心人士共同創辦榕水志願協會,無私地為家鄉人民奉獻真摯的愛心和力所能及的善行。
  • 男子上高壓電塔摘蜂窩被電流擊穿 消防緊急上塔救援
    8月22日上午10時許,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消防救援支隊指揮中心接到報警:南寧市西鄉塘區金陵鎮陸平村上林坡有一男子在高壓電塔上被困,生命垂危。指揮中心立即調派城西消防中隊人員趕赴現場救援。消防救援人員到達現場時,只見一男子身著防蜂護服兩腳卡在十幾米高的高壓電塔上,男子身旁還有一個籃球大小的蜂窩,大群野蜂在男子周圍盤旋。
  • 參觀消防博物館 體驗奇妙的消防之旅
    10月23日,福州市消防大隊迎來一群活潑可愛的小朋友。他們一個個精神飽滿,準備開啟「探險之旅」。讓我們一起看一下他們發現了什麼「寶藏」呢?高大鮮紅的消防車整齊有序的排列著,就像威武的消防員叔叔一樣堅守崗位。今天的消防員叔叔特別的認真,細緻地給孩子們介紹消防工具。不信你看,認識消防器材,小朋友們也聽的特別認真,看著叔叔的樣子,好威風呀!
  • 跟隨涼山州消防救援支隊經久特勤站隊員一行 記者直擊搜救過程
    涼山州消防救援支隊經久特勤站隊員在冕寧縣彝海鎮曹古村進行搜救。記者 王雲 攝暗黃的水流從大山裡奔湧向下,用無人機從高空俯拍,瀘沽溝仿佛連片綠色裡的一道傷疤。沿著湍急的流水,一身橘紅格外顯眼,烏雲沉沉的背景中,這抹明亮的色彩代表著希望。6月26日18時至27日1時,涼山州冕寧縣北部地區降暴雨到特大暴雨,導致彝海鎮、高陽街道局部地區受災嚴重。
  • 胃不好不用愁,隔天吃一次它,健胃理氣又驅寒,腸胃越來越好!
    胃不好不用愁,隔天吃一次它,健胃理氣又驅寒,腸胃越來越好!要想把胃養好,首先一日三餐一定要規律,減少辛辣食物攝入,以及大量飲酒等,冬季養胃最佳,您不妨試試這道簡單小炒吧!
  • 疫情下的高要農村:村民種菜養雞鴨,油米充足不用愁
    還有冬菇、魷魚等乾貨,不愁吃的。」李愛好的鄰居康廣堅正休閒地躺在長椅上曬太陽,其大廳和廚房都存有不少生活物資,角落裡有一大罐還沒有開封的花生油。對此,康廣堅調侃:「柴米油鹽不用憂,閒坐家中樂悠悠。」居民黎超雄一家9口,每天吃飯都消耗不少糧食,但家裡的物資儲備讓人大開眼界。只見地上堆著半乾溼的蔬菜,如大白菜、馬鈴薯、粉葛等,雜物房裡還放著數包大米。
  • 古村古禮,又一場漢式婚禮驚豔花都!
    在設計過程中,新人結合廣州迎親、拜神等傳統嶺南民俗文化,融合炭步鎮嶺南古村落獨特的人文景觀,最終在參考了端莊典雅的漢式婚禮、雍容大氣的唐式婚禮的基礎上商討出最終的儀式環節,加入了漢唐婚禮中常見的傳統儀式,像「卻扇」、「拜堂」、「佩授」和「合巹」等環節,可謂在視覺和體驗上都讓賓客體驗到了一次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據了解,湯劍明是花都區音樂家協會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