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蘆淞區人民法院通過「雲上法庭+微信支付」方式對一起侵權責任糾紛案件進行開庭,雙方當事人達成調解協議,並當庭兌現賠償款3000元。
疫情發生以來,我市兩級法院通過「湖南網上法院」、微信小程序「湖南移動微法院」、人民法院調解平臺等網絡平臺,為當事人提供網上立案、網上申訴信訪、「雲上法庭」等「隔空」服務,讓群眾「一次都不跑」就可打好官司,實現了疫情防控和審判執行「兩手抓」「兩促進」。目前,株洲市中級人民法院已通過「雲間法庭」模式開庭審理案件共44起。
「您昨天提起的網上立案申請我院已收到,還缺少一些證據材料,請及時補充。」近日,攸縣人民法院立案庭幹警周潔在網上查看一份立案材料後,趕緊給當事人胡女士打電話。
第二天,胡女士補充了材料,這起民事訴訟立案申請順利通過。隨後,她收到幹警的電話,被詳細告知立案進展及後續相關程序。
市中級人民法院立案信訪局局長柳志軍表示,通過 網上立案、跨域立案、郵寄立案 等訴訟服務,當事人在家也能立案。春節後上班20天內,全市法院系統就辦理網上立案180件。
自2月3日起,市縣兩級法院紛紛通過「雲上法庭」審判案件,既便民又高效。2月26日,天元區人民法院民庭法官尹利容利用微信視頻方式,50分鐘就審結了一起債務糾紛案件,當庭宣判並送達判決書。
近日,株洲市中級人民法院也利用「雲間」法庭開庭審理了一起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與以往不同的是,庭審現場只有法官和書記員,而原告、被告及雙方代理律師均未到場。其中,兩原告一人在江蘇,一人在常德;而兩被告一人在青島,一人在湖北鄂州。
這場線上庭審跨越五地,各方通過微信小程序「雲庭」與法官進行視頻連線並上傳資料。庭審過程中,承辦法官嚴格按照正常審理程序進行法庭調查、法庭辯論及陳述。由於該案情況複雜,雙方有調解意願,將擇期進行宣判。
市中級人民法院民商事審判第四組組長易文勝:「『雲間法庭』對我們在疫情期間開展工作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手段 ,因為案子是有訴訟審理期限的。我不可能因為疫情就不審案子,我們的問題就不解決。」
通過「雲執行」模式,節後上班伊始,荷塘區人民法院幹警就將涉及84名農民工、金額達890萬餘元的欠薪案執行到位。
接到譚某等人申請執行江蘇某路橋建設有限公司系列涉農民工工資案件後,該院審判、執行、立案、財務等綜合保障部門特事特辦,用好「網上辦,線下寄」聯動立案執行的便捷通道機制,經網上立案、「總對總」查控、郵寄送達等程序,將該批案件執行到位。
分散在全國各地的84件案件的申請執行人,憑本人身份證和法院簡訊,就可到就近銀行領取案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