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手相傳」系列活動|四合院裡學非遺】兔兒爺製作技藝、毛猴製作技藝、北京面人

2021-02-22 東城區第二文化館

東城區非遺「心手相傳」系列活動 —— 四合院裡學非遺繼續開講,這周即將迎來我們的傳統佳節——中秋節,讓我們跟著傳承人老師一起學習兔兒爺的製作。此外,還有毛猴製作技藝、北京面人的課程,讓中華文脈在我們的手中不斷傳承。

在「東城區第二文化館」公眾號內進行預約,預約成功後憑二維碼到北京市東城區第二文化館(北京市東城區崇外大街7號)一層大廳掃碼領取。點開「東城區第二文化館」公眾號,在菜單欄部分選擇「微預約」-「培訓預約」,點進去填寫資料預約。備註:每個項目有20-30份材料可供預約,為了將非遺文化傳承給更多人,每人僅限領取一份材料領取地點:北京市東城區第二文化館一層大廳(北京市東城區崇外大街7號)
領取時間:周一至周日,9:00-11:00 14:00-17:00參與者完成學做作品後,可將照片發送至郵箱dcqdewhg@sina.com,在全部活動結束後,統一製作參與證書。優秀作品可參與年終的評比及展示活動。

在老北京人的心裡,兔兒爺代表了真正的北京文化。老北京人過中秋必備三件東西:月餅、水果、兔兒爺。

兔兒爺不僅體現了民俗文化的流變,也蘊含了老北京人的精神。在經典的兔兒爺騎虎形象中,老虎的兇猛襯託了兔兒爺的神通廣大,體現了老北京人的豁達樂觀。

此外,兔兒爺的坐騎也體現了不同的生活哲學。麒麟代表了「麒麟送子」,葫蘆是「福祿」的諧音,大象則寓意「吉祥如意」。

「三分坯,七分繪」,兔兒爺的神韻,全靠彩繪和開臉兒點睛。怎麼給兔兒爺開臉?彩繪過程中有什麼注意事項?來聽聽兔兒爺傳承人胡鵬飛老師的講解。

胡鵬飛,非物質文化遺產兔兒爺製作技藝傳承人。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民間美術專業委員會會員、北京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

毛猴這項非遺文化,起源於一場惡搞。

在晚清時期,武宣門外有一家藥鋪的小夥計挨了帳房先生的罵,委屈不已。無意之間發現藥材中的蟬蛻很像人的頭部,就利用蟬蛻、辛夷、木通、白芨四味中藥製作了一個尖嘴猴腮的「帳房先生」,供大家娛樂。第一隻毛猴就這樣誕生了。

惡搞出的毛猴被逐漸完善,形成了我們現在見到的手工藝品,靈活靈現的展現在各種場景中:「大聖娶親」「毛猴拉二胡」「毛猴打籃球」「毛猴賣西瓜」「毛猴開茶館」「毛猴拉洋車」等等,五花八門,栩栩如生。

這項由中藥製作的非遺文化,從選料到造型都大有學問,北京市東城區第二文化館特邀肖靜老師,為我們詳細講解毛猴的製作。

毛猴製作技藝第五代傳承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北京華商非物質文化遺產促進會會員。

老北京流傳著這樣一首兒歌:「捏麵人的老爺爺本領大,捏出來的面人把眼看花……」老爺爺拿著精緻的工具時而畫,時而點,時而刻,時而壓……沒多久,一個個靈動的面人就出現了。

傳統的北京面人形象大多以十二生肖、各種吉祥動物、民間傳說、四大名著和神話故事等為主,伴隨時代的發展,北京面人的形象也與時俱進。2020年新冠疫情來襲,北京面人的傳承人張俊顯老師就創作了「眾志成城 共戰疫情」主題的面人,為武漢加油。

在2020年北京市東城區第二文化館「心手相傳」系列活動中,就特邀到了張俊顯老師,為我們講解抗疫面人製作的心歷路程,現場創作有北京特色的面人。

麵塑藝術家、中國民協會員。1995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民協授予"民間工藝美術家"稱號。

相關焦點

  • 非遺傳承人在進博會現場展示香囊製作技藝
    非遺傳承人在進博會現場展示香囊製作技藝 澎湃新聞記者 李菁 2019-11-08 13:49 來源:澎湃新聞
  • 2019「徽州百工」黃山市太平猴魁手工製作技藝大賽暨黃山區第五屆大賽成功舉辦
    2019「徽州百工」黃山市太平猴魁手工製作技藝大賽暨黃山區第五屆大賽於5月9日在黃山區三口鎮汪氏宗祠開賽,共有12支隊伍報名參賽。市政協副主席、市總工會主席胡寧宣布開賽。市總工會領導曹曉敏、王純,區領導曹恆鳳、江榮立、姚志宏出席開幕式。區政府副區長孫長應致辭。
  • 巧家文化館舉辦尹武刺繡傳習班,20學員齊聚傳承人家裡學技藝
    7月20日,巧家縣文化館尹武刺繡傳習班在老店鎮尹武村開班,來自尹武村的20名學員齊聚市級非遺傳承人劉買翠家裡,一起學習尹武刺繡技藝,相互取長補短。昭通市文體局非遺保護中心主任楊志坤出席開班儀式,並介紹了全市非遺保護現狀,對巧家非遺保護工作面臨的問題作了梳理。
  • 新時代文明實踐在行動——齊村鎮首屆「非遺大集」你來了嗎?
    為了進一步增強群眾對家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熱愛,讓更多的人了解什麼是非遺,非遺的特殊意義,以及讓非遺能夠更有效的助力脫貧、推動鄉村振興,齊村鎮人民政府聯合棗莊市市中區文化和旅遊局、區文化館聯合舉辦了首屆非遺大集展銷活動。
  • 眾志成城,共同戰「疫」 | 吉林非遺人在行動!
    在這共度時艱的時刻,我們看到,吉林省內各地的非遺人均在積極行動。除了創作形式多樣的作品,還有很多非遺項目保護單位和傳承人在防控疫情期間積極捐款捐物,慰問一線抗疫人員,他們用實際行動提供保障物資,履行社會責任,踐行企業擔當。
  • 讓非遺之美融入日常|西安新城區舉辦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
    將文化之美、健康之美融入大眾的日常生活由中共西安市新城區委宣傳部新城區文化和旅遊體育局主辦新城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辦公室新城區文化館承辦西安永興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產業聯盟陝西國家廣告產業園陝西國廣影視製作有限公司協辦的非遺傳承·
  • 石泉打彩:非遺傳承人手工製作彩糖 顧客打彩贏彩糖
    石泉街頭,65歲的胡丕獻擺了個彩糖攤,彩糖是自己手工製作的,銷售的方式也與眾不同,顧客不是直接用錢買彩糖,而是通過打彩這樣的遊戲獲得彩糖。打彩是祖祖輩輩傳下來的民俗活動,如今已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 點硃砂、飲雄黃、制香囊...2019南園粽情端午暨「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題活動廣受好評!
    一場精彩的文藝展演首先拉開活動的序幕,《川劇變臉》、《漢服走秀》、《長壺茶藝》、《漢舞》、《阿膠情》等節目輪番登臺,精彩紛呈的文藝展演將現場氣氛帶入高潮。為了讓市民群眾對非遺相關法律法規有更深刻的認識和了解,主辦方還準備了頗具趣味性的非遺普法有獎知識問答環節,寓教於樂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市民參與積極性,激起了群眾對非遺知識的學習興趣。
  • 傳承鹿港手工紙傘技藝 成美文化園推手繪紙傘
    成美公堂大玩傳統製作技藝。成美文化園提供。
  • 看北京 豐澤園90周年慶 老帳本、老地契等數件珍貴歷史實物亮相
    開幕現場舉行了敬匾儀式,揭幕了傳承歷史文化的非遺環廊。非遺文化環廊記錄了90載發展傳承。1930年農曆八月十五,豐澤園在前門外煤市街南口開業,書法家李琦題寫了「豐澤園」匾額。而今,經過90載春秋,「豐澤園」已成為京城魯菜的代表,傳承和發展著魯菜製作技藝。
  • 帝王技藝:現代魔法師的邪靈之旅
    他們可能在某個動畫片裡擔任一個女性的角色,也可能出現在遊戲的提示信息裡。萌萌紙片人和硬核畫像都是美少女Paymon就是了~       我們是一個推送神秘哲學的公眾號,而不是一個二次元過期新聞零售商,人們已經看到了大量的七十二邪靈的衍生作品,那麼其本身呢?其原典呢?少有人願意探知這些信息。
  • 土糖技藝傳承者吳少玉:有了奉獻的人,祖國才更強大
    9月5日,中央文明委在北京召開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表彰會,並舉行頒獎儀式。
  • 赤水河谷非遺空間即將開館 | 咖啡與非遺作伴,化身燈火之下的匠人
    非遺共創空間·蠟染體驗區赤水河谷非遺共創空間分為非遺體驗區、多功能活動廳、輕食餐飲區三大功能區。在這裡,可體驗古法造紙、蠟染、遵義通草畫、儺戲、土城糖幫、竹編、卡拉鳥籠···或用藍靛草織染一塊大牌也無法比擬的手工頭巾或從樹皮開始感知一張紙的形成過程或跟隨牙舟陶第十九代傳承大師製作一隻「千金也難買」的陶瓷杯子或敲打一塊屬於自己的銀飾
  • T臺秀 | 美女主播帶你走近黔西南非遺服飾文化!(附完整回放)
    李運恆攝/光明圖片6月8日晚,在青石疊錯、清意幽新的古宅大院T臺上,一場以中華刺繡為主題的時裝秀在浪哨歌聲中開場,這是「錦繡中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服飾秀」系列展示中黔西南非遺服飾秀專場。模特們身著布依繡花、苗繡等非遺元素服飾,將幾近消失的黔西南民族文化瑰寶,搬上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舞臺。光明直播同期以網絡直播的方式將這場非遺秀傳遞給海內外網友。
  • 營山竹藝大師:匠心技藝歲月傳承,遠銷海外驚豔世界!
    那時的朗池鎮天平村水土肥沃、氣候適宜,翠竹格外的茂盛。在長期的編織中,何啟榮發現不同色澤的篾絲對光有不同的反射效果,且同樣的篾絲所放的位置不同給人的視覺也不相同,這給他編織技藝的提升帶來了很大啟發。苦練出技藝,勤學事方成。1973年,年僅21歲的何啟榮編織出了第一把竹編宮廷扇——《熊貓戲竹》,具有較高工藝水準和藝術價值,受到了原南充地區外貿局的重視,並以當時不菲的價格對它進行了收藏。
  • 視頻 | 「謝牛」祈福、非遺文創、千人長桌宴……貴陽烏當新堡這個民族村裡真熱鬧
    11月15日,2020·美麗烏當·詩意新堡第六屆布依民俗文化 「謝牛節」暨王崗「庖湯季」活動在貴陽市烏當區新堡布依族鄉王崗文化廣場盛大啟幕!四方遊客紛至沓來,匯聚新堡,共度佳節。開幕式上,新堡布依族鄉黨委副書記、政府鄉長羅勇致歡迎詞;新堡布依族鄉黨委書記張俊妍率領新堡布依族鄉隴上村、王崗村、隴腳村、大寨村、馬頭村、新堡村、長坡村等黨支部書記走向舞臺分別為新堡文化旅遊、新堡農特產、非遺文化傳承等代言,宣傳推介本地農產品、民族文化、旅遊產業等,並為本次活動啟幕;參加活動的嘉賓為第一批進入新堡的四家文化旅遊研學機構授牌。
  • 這份東莞人過年都吃的糖冬瓜,已經賣了100年了!
    說起糖果,大多數人都會想到各式各樣的硬糖、軟糖、巧克力。但對於東莞人來說,糖果還可以是糖蓮子、糖蓮藕、糖木瓜及冬瓜糖。快要過年了,東莞人又是時候置辦年貨,而糖果則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是許多東莞人兒時過年的期待,也是對新一年甜蜜而美好的生活的嚮往。
  • 他們的技藝爐火純青,他們的精神值得學習.....他們擔得起工匠的稱號
    青山峽谷裡的「核桃專家」昭通市林業科學研究所高級工程師曾清賢;     麗江宏舉非遺文化傳承有限公司楊宏舉。   十名工匠們在所屬工種和行業中作出過突出貢獻,他們以爐火純青的技藝,展現了嚴謹認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勇於創新的工匠精神。
  • 土法製作,專坑土鱉
    不知從何時起,人們對於古法、土法、手工製作的商品,迷之推崇。很多人相信買了這些所謂土法產品,就是比工業化產品來得更有營養更有風味。泥沙俱下,不知有多少假冒偽劣三無產品打著「土法」之名,大賺其錢。土法製作為何受歡迎?這跟商家產品宣傳、消費者對 「土法」有很尊貴的刻板印象,都有著莫大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