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會穴」是髒、腑、氣、血、筋、脈、骨、髓的精氣分別所會聚之處的八個腧穴。「八會穴」首創於《難經》,受到歷代醫家的高度重視。他們分別是髒會「章門」、腑會「中脘」、氣會「羶中」、血會「膈俞」、筋會「陽陵泉」、脈會「太淵」、骨會「大杼」、髓會「絕骨」。凡與此八者有關的病證,均可選用相應的八會穴治療。如髒病取章門,腑病取中脘……另外,八會穴對於某些熱病也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下面我們就來分別了解這八個腧穴:
一、髒會:「章門」是肝經的重要穴位,位於側腹部,當第11肋游離端的下方。主治:腹痛、腹脹、腸鳴、洩瀉、嘔吐、神疲肢倦、胸脅痛、黃疸、痞塊、小兒疳積、腰脊痛。
二、腑會:「中脘」是任脈上的重要穴位,募穴之一,位於前正中線上,臍上4寸。主治:胃脘痛、腹脹、嘔吐、呃逆、翻胃、吞酸、納呆、食不化、疳積、膨脹、黃疸、腸鳴、洩利、便秘、便血、脅下堅痛、虛勞吐血、哮喘、頭痛、失眠、驚悸、怔忡、髒躁、癲狂、癇證、屍厥、驚風、產後血暈。
三、氣會:「羶中」是任脈上的重要穴位,位於前正中線上,平第四肋間。主治:咳嗽、氣喘、咯唾膿血、胸痺心痛、心悸、心煩、產婦少乳、噎嗝、膨脹。
四、血會:「膈俞」是膀胱經的重要穴位,位於背部,當第7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主治:嘔吐、呃逆、氣喘、咳嗽、吐血、潮熱、盜汗。
五、筋會:「陽陵泉」是膽經的重要穴位,位於小腿外側,當腓骨頭前下方凹陷處。主治:半身不遂、下肢痿痺、麻木、膝腫痛、腳氣、脅肋痛、口苦、嘔吐、黃疸、小兒驚風、破傷風。
六、脈會:「太淵」是肺經上的重要穴位,位於腕掌側橫紋橈側,橈動脈搏動處。主治:咳嗽、氣喘、咳血、胸痛、咽喉腫痛、腕臂痛、無脈症。
七、骨會:「大杼」是膀胱經重要穴位,位於背部,當第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主治:咳嗽、發熱、項強、肩背痛、頭痛、鼻塞、咽喉腫痛。現代又多用「大杼穴」治療支氣管炎、肺炎、腰背肌痙攣、骨結核、肢體麻木、支氣管哮喘、頸椎病、咽炎等。
八、髓會:「絕骨」是膽經上的重要穴位,位於小腿外側,當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緣。主治:胸腹脹滿、頸項僵直、落枕、偏頭痛、半身不遂、腰腿疼痛、腳氣等。
今天我們了解了非常重要的特定穴—「八會穴」,最後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八會穴歌》,訣曰:「血會膈俞氣羶中,脈會太淵筋陽陵,骨會大杼髓絕骨,髒會章門中脘腑。」
動動手指,關注一下我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