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有關的黑科技也不斷被應用。日經商業出版、日經技術在線網站就專門介紹過一些。
2009年爆發的新型流感之後,市場開始追求防護能力更強的口罩,許多廠商都著手開發能抑制病毒的物質,利用兒茶酚的抗菌能力就是一例。
大坂大學產業科學研究所和初創企業PROTECTEA開發了一款高功能口罩,特點是迭加了4層網眼細密的濾芯,其中1層含有綠茶中的兒茶酚成分。有研究說用綠茶漱口可以預防感冒,該公司由此得到啟發,想到使兒茶酚成分滲入無紡布,從而抑制附著的病毒的方法。
大坂大學產業科學研究所學者開發邦宏負責這一項目。靈感來自他在英國留學的時候,曾將喝完的茶葉放到窗臺上晾乾,結果發現紅茶會發黴,而綠茶不會。
技術用在口罩上並不容易:兒茶酚如果只是簡單地塗在口罩上,很難與病毒發生反應。兒茶酚會反覆與病毒表面的蛋白質結合、分離,起不到抑制病毒的效果。開發邦宏想辦法讓兒茶酚與脂肪酸結合,製作出了CateProtect,它能纏住病毒表面的膜,使膜失去功能,破壞病毒,使之失去傳染能力。CateProtect在10分鐘內,可以使99.9%的流感病毒失活。
產品化過程中另一難題是兒茶酚濃度:如果濃度過高,在吸氣時會感覺到茶的苦味;而且,兒茶酚的色素還有可能附著在口罩上,導致口罩變成褐色。經過5年,該公司才終於開發出了可以正常呼吸、不會破壞外觀、濃度剛好的兒茶酚溶液。
黑科技之二是利用鴕鳥蛋量產生抗體。
日本福岡縣的CROSSEED公司開發的口罩,濾芯中含有鴕鳥體內生成的抗體。這是與京都府立大學生命環境科學研究院塚本康浩教授合作的產品。
鴕鳥抵抗傳染病的能力強,體內能高效率產生抗體。塚本康浩教授向鴕鳥投用了季節性流感、禽流感病毒(H5N1型)和誘發花粉症的過敏原物質等。流感病毒上有感染人體所必需的「表面突起」,鴕鳥抗體能夠覆蓋這些突起,抑制病毒。
還有企業研發的濾芯網眼的細密程度達到了極致。
便宜的無紡布口罩能抵禦直徑約3微米的微粒,可以濾除花粉,但對PM2.5沒什麼效果。ACE INTERNATIONAL JAPAN公司的Morse Mask配備的濾芯能夠濾除直徑僅為0.1微米的微粒,流感病毒不在話下。
除了口罩的核心功能在細分、進步,一些小細節也在改善中。
比如尤妮佳也開發了給女士的小臉口罩,它讓下巴到耳朵的曲線更加圓潤、讓臉顯得更小。比如霧霾天氣長時間戴口罩耳朵會很不舒服、勒得難受。日本大坂一家叫做MUTUYA的公司就推出了相應的新產品,是一條兩端裝了掛鈎的帶子,和口罩配合使用,掛在腦後。口罩的橡皮筋不再接觸到耳朵,長時間佩戴會舒服一些;價格折合人民幣十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