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通電話後,阿米一口標準的普通話加以溫柔的語調,讓我為之著迷。
想像中,這應該是位美女淑女才女,果不其然,看微信朋友圈裡的照片,雖然在北京生活了20年,她的大眼睛、黑眉毛……一個成熟女人的眉宇間處處透露出古靈精怪,讓人不得不愛。
阿米,中央電視臺音樂頻道《音樂告訴你》欄目導演,出生於新疆昌吉州奇臺縣,維吾爾族,1995年懷揣夢想到了首都,如今已在北京生活了近20年。
10月26日,阿米的朋友圈發出一條微信,大讚新疆阿克蘇蘋果。
她說:「收到蘋果後很興奮,看到在蘋果上還印著@,猜想一定是阿克蘇的『阿』,而且我的名字也有個『阿』字,這不就是阿米的蘋果了嘛!」
《最後一公裡》記者蘇瓊 通訊員王國純 烏魯木齊報導
▌在京20年 不忘自己是新疆人
「玩偶,童年最奢侈的夢想。自己童年時唯獨做過一個布娃娃,眼睛是堂姐繡上去的,辮子是媽媽縫上去的。她沒有衣服,我給她裹了一塊小碎花布。她是簡陋的,卻是幸福的。」由於一直忙著工作,離家近20年的阿米很少有機會回家,都是遠在新疆的父母輪流去北京探望。
「最後一公裡」(微信號:MqMsMx)版權文章,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
1995年,正值花一樣年紀的阿米懷揣著青春夢想來到北京工作,在這樣一個國際化大都市,她邊工作邊進入中央音樂學院學習音樂。
經過辛苦打拼,最終進入中央電視臺擔任導演。
▌希望新疆的歌舞走上國際舞臺
「我沒有什麼夢想,認真地做自己的事,夢想就自然而然。」阿米很贊同帕爾哈提說過的這句話,她說:「我也沒有什麼夢想,只是想要腳踏實地走好每一步路。」
如今在CCTV工作的她,最有成就感的事情就是把家鄉的文化、特產介紹給周邊朋友,把家鄉的歌舞能宣傳出去,帶上國際舞臺。
2012年,因工作需要回到新疆,來到阿克蘇,這一次讓她感觸特別深刻。阿米說:「20年前,我一直沒有機會實地去南疆看看,那次終於圓了一個願望——一睹阿克蘇的芳容。阿克蘇市是一個現代化的城市,真的很漂亮。」
「最後一公裡」(微信號:MqMsMx)版權文章,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
阿米說:「新疆不論是人文、經濟,還是人的思想方面,都有翻天覆地的巨變。特別是這次『阿克蘇的蘋果紅了』活動,在這個大腕兒滿天飛,誰見也不覺得你是個腕兒的時代,雖說是一次網絡文化活動,但它卻以最短的時間、最快的速度達到了最好的效果。新疆,不僅是你眼中的歌舞、瓜果之鄉,不但有無垠的沙漠、戈壁,更是一個時尚、快樂的地方。」
「最後一公裡」(微信號:MqMsMx)版權文章,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
▌小蘋果的北京之旅
也正因為對新疆文化的熱愛,阿米認識了阿瓦提縣外宣辦主任王國純,兩人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知道「阿克蘇的蘋果紅了」活動後,王國純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阿米。「雖然只是小小的蘋果,但希望它的這趟北京之旅能夠加深我們的友誼。」
▌我是新疆人 同是中國人
「作為一個新疆兒女,我想說,分裂分子不等於新疆人。別再用語言傷害新疆人了!」3月2日,在阿米的微信朋友圈裡,看到這樣一條消息。
聊到外地對新疆的看法時,阿米提到了一次親身經歷。在雲南參加晚宴時,在場的藝術家邀請她獻歌,她選擇了一首新疆民歌,並介紹稱是新疆人。
在這樣一個「敏感」的時期,朋友責怪她大大咧咧,說明知雲南人恨新疆人!可阿米卻堅定地說:「我是新疆人,我坦坦蕩蕩,小部分人做了傷天害理的事,不能以偏概全,而且我只是把真實情感說給雲南人民,我不需要任何隱瞞。」她說,「來自全國各地的藝術家們也並沒有因為我是新疆人,有維吾爾血統,就對我怎樣,都很歡迎我。」
「最後一公裡」(微信號:MqMsMx)版權文章,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
阿米說:「一切誤會,都需要近距離讓別人看到你,從新疆出來的人都是榜樣,要做的比別人更好,讓別人看到新疆人是這樣的,請不要用有色眼鏡來看我們。」
阿米總說,她愛家鄉——新疆,儘管有時候會遇到一些誤解,但相信多數人還是嚮往新疆的,這和新疆人的淳樸是分不開的。作為走出來的新疆人,都應該做好自己,做出榜樣,用實際行動告訴所有不了解新疆的人,他們一樣很優秀。
「最後一公裡」(微信號:MqMsMx)版權文章,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
「我了解新疆,新疆人豪放、質樸、能歌善舞,作為新疆人,我更有責任和義務把最好的一面展現給所有人。」(圖片由本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