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對比中德紙箱的視頻在網絡上傳得沸沸揚揚,幾個平臺的播放量、點讚數都破百萬,其熱度和傳播力度可想而知,那麼視頻中到底有什麼內容吸引到廣大網友關注呢?一個普通的小小紙箱又為何引來如此大的熱度?
視頻中德國博主提到,在搬家過程中發現中國紙箱並不如德國紙箱耐用,並通過向網友展示德國紙箱的構造和使用方式之後思考得出,這種差異主要在於兩國紙箱的設計。
視頻的評論區也精彩各異,有網友在下方詢問同款紙箱連結,紛紛表示也要購買;也有部分網友指出其實國內一直都有視頻中德國紙箱的設計,只不過並未得到推廣,不被大眾所熟知罷了。
除了這些外,評論區還冒出不太和平的聲音,甚至有網友認為這是紙箱廠家的「陰謀」:不造這麼差,怎麼賺錢呢?
到底是紙箱廠家的「陰謀」,還是部分網友的「陰謀論」呢?小印同學為大家分析一二。
首先,既然是兩國紙箱的比較,那我們先要對紙箱及其用途有一定的了解。那麼紙箱的用途是什麼?包裝!它是國民生產中不可或缺的產品之一。
一直以來,紙張就屬於流通領域的重要生產資料,地位和鋼鐵、煤炭、甚至大米等大宗商品同等地位,而作為包裝用品的紙箱在國民經濟生活中的地位也同樣如此。
2020年春節的新冠疫情,大批工廠因疫情停工,為了保障社會發展有序進行而不陷入停滯狀態,大批紙箱廠在極端困難條件下緊急復工,為疫情時期的複製流通做出了重要貢獻。
紙箱為什麼這麼重要?首先從嘜頭說起,嘜頭是紙箱上的印刷圖像,作用在於使貨物在裝卸、運輸、保管過程中容易被有效識別,以防錯發、錯運。而根據客戶、合同、日期等各種信息,每一批紙箱的嘜頭幾乎都是不一樣的,也就是說其實紙箱的生產製造是以一次性使用為原則來設計的。
每一個紙箱、每一個嘜頭,都是產品的專屬標籤
因此,從根本用途上,作為包裝用品,紙箱天然不被設計為重複使用用途的。
既然紙箱最大作用就是作為一次性包裝用品提供給廣大工廠使用,那麼這則視頻中以中德紙箱的使用時長作為比較基準和維度,其本質上就是錯誤的。
當然,我們清楚這位大V實際上比較的不是紙箱,而是專做搬家用途的紙箱(這種地圖炮行為我們不提倡)。但我們比較的時候還是要強調一下公平。
一邊在淘寶搜最便宜的紙箱,一邊嫌棄箱子不耐用,這種行為只能說是耍流氓。
(一分錢一分貨,這些廉價紙箱本不應該和幾十塊的德國紙箱比較)
回到德國小夥的紙箱,既然紙箱可以被做成重複使用的,而且可以滿足部分人群對於紙箱耐用的需求,那麼為什麼市面上大部分紙箱不會被設計成這樣?
除了紙箱的主要用途,其成本也是一個重要因素。紙箱的價格主要根據用用紙面積計價,這種便於重複使用的設計,會使得紙箱的原料用量增加,導致價格也會更高。對於同一類型的紙箱,客戶往往會趨向於選擇更便宜的紙箱,市場大眾的喜好程度也決定哪一種紙箱會被更廣泛地投入生產。
但如果說,中國紙箱輸在設計上,小印同學堅定持反對意見。
剛好小印同學手中有一個類似設計的紙箱為大家展示:
這個紙箱不僅有類似「德國紙箱」的箱底設計,還在箱子內形成格擋,而這種巧妙的設計,還是用在水果運輸上的,並不算特別高檔貨。但是,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因為採用了這種設計,紙箱的用紙量增加了三分之一。
一般的農產品本身價格就低,用一個這樣的箱子成本騰貴,所以普及率也很低。
說到底,任何產品由於受眾、市場、成本等各種因素都會有其不同生產規格,也會導致產品的質量差異,不能一刀切地歸結為「國產」或者是「德國產」,更不應該上升到商家為謀私利而偷工減料的「陰謀論」。為了不引戰,我們可以借用一下網友截出來的不同紙箱售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