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微環境歷史 | 腫瘤要生長,血管是關鍵!

2021-02-13 上海細胞治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血管生成在腫瘤發生和進展中的重要性在20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一系列研究中得到了證明。研究顯示:腫瘤的存在誘導了血管生成,腫瘤的生長受周圍血管所控制,抑制血管生成可引起腫瘤的休眠,新血管的生存促進了腫瘤的生長。這些數據最終構成了Folkman在1971年提出抗血管生成療法治療癌症的雛形。也成就了後來的抗血管生成藥物的誕生。

 

而到了1989年,Ferrara的小組率先觀察發現了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

 

VEGF除了直接的促血管生成功能外,VEGF還通過招募具有支持血管生成並分泌VEGF的腫瘤相關巨噬細胞(TAMs) 到TME中來間接刺激血管生成。就相當於一個包工頭網羅了一幫小弟開工來修路,幫助腫瘤成長。

 

這麼明顯的一個幫手,醫學研究人員自然不會放過。因此,VEGF成為了抗血管生成治療癌症的一個有吸引力的靶點。通過阻斷VEGF來抑制血管生成和腫瘤生長很快得到了實驗模型和臨床數據的證實。與此同時,FDA也批准了靶向VEGF或其受體的藥物。

 

但隨後出現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腫瘤患者接受VEGF治療之後很快出現了耐藥性,於是人們的精力開始落到如何克服腫瘤患者的耐藥。

 

2011年,Harris的團隊發現Delta樣配體4 (DLL4)-Notch信號通路通過不依賴VEGF信號的誘導血管形成,介導腫瘤抵抗VEGF治療。靶向這一信號通路治療可以增強抗VEGF治療的反應。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發現的用免疫球蛋白靶向的血管生成素2 (ANGPT2)配體-酪氨酸激酶和EGF同源結構域2(TIE2,也稱為TEK)受體系統構成了第二代血管生成抑制劑。抑制ANGPT2減少招募刺激血管生成的TAM。這能進一步大大減少血管生成,目前靶向ANGPT2-TIE2系統的臨床試驗也正在進行中。

 

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了一種稱為血管徵用的非血管生成的腫瘤生長形式,通過這種方式,腫瘤細胞可以利用已有的血管來幫助自己生長,這可能是某些腫瘤克服血管生成抑制的機制。

 

相關焦點

  • Nat biomed eng:納米材料清除腫瘤相關血小板用於增強藥物EPR效應
    在腫瘤微環境中,腫瘤相關血小板在維持腫瘤血管完整性方面也具有重要功能:通過分泌5-羥色胺、血小板第四因子、轉化生長因子TGF-β等顆粒內容物或直接粘附於血管受損處,腫瘤相關血小板能夠維持腫瘤血管內皮的完整,阻止腫瘤內出血。腫瘤相關血小板的這一特殊功能為腫瘤維持其快速生長的特性提供了保障,使腫瘤組織不會因得不到充分的血液和營養供應而壞死。
  • Nature: 飲食中限制胺基酸蛋氨酸可以減少腫瘤生長
    根據本周在線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篇論文,飲食中限制胺基酸蛋氨酸可以減少腫瘤生長,改善小鼠化療和放療的結果。在人類的一項原理驗證研究中,飲食蛋氨酸水平的降低對新陳代謝的影響與小鼠相似,這可能表明人類和小鼠對這種胺基酸的飲食限制存在保守性。
  • 微新聞 | 腫瘤長在脊髓內,刀尖起舞完美切除 ——雞西市中醫院成功完成「脊髓內腫瘤切除術」治療
    「脊髓內腫瘤切除術」治療日前,雞西市中醫院神經外科成功完成院內首例「脊髓內腫瘤切除術」治療。術中成功切除腰部脊髓內腫瘤,術後影像效果完美。孫某,女,34歲,間斷雙側下肢疼痛來雞西市中醫院神經外科就醫,入院後行腰部核磁檢查,發現病人腰部脊髓內有一腫瘤。神經外科主任邱成才查看病人後向患者家屬告知病情並建議行「脊髓內腫瘤切除術」治療,患者及家屬經商議後同意行手術治療。
  • 中大五院多學科協作手術 西瓜大小的腫瘤被成功摘除
    本報訊(珠海特區報記者 蔚寧)一個巨大的惡性腫瘤瘋狂生長十多年,「穿越」坐骨小孔,一端在坐骨直腸窩內不斷搶佔地盤,如芒果大小;另一端則延伸至體外
  • 癌症知識:腫瘤、惡性腫瘤和癌症
    今天梳理一下腫瘤、惡性腫瘤和癌症的基礎知識。一、 腫瘤     腫瘤,英文是tumour,指的是局部組織細胞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一般來說都是塊狀凸起,所以也叫贅生物。根據新生物的細胞特點和對人機體的傷害程度,腫瘤被分為了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兩種。
  • 免疫治療:晚期肺癌腫瘤明顯縮小
    通過藥物「喚醒」自身的免疫系統攻擊癌細胞!日前,在一個肺癌治療醫學新突破發布會上,香港內科腫瘤科專家陸凱祖醫生介紹,用於免疫治療的抗PD-1藥物研究有了新進展,可使晚期肺癌患者的腫瘤明顯縮小。這一成果已在今年4月的《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發表。
  • 臺灣小分子褐藻糖膠:抑制腫瘤生長,減輕化療副作用
    《臺灣經濟日報》曾刊登過關於「李函宓醫師治療一位香港腎臟癌末期病患的治療方案」,其中就提到了臺灣小分子褐藻糖膠,表示:該產品在抑制癌細胞、改善化療副作用方面有顯著的治癒效果,即使在病患的癌細胞已經擴散身體多個器官的情況下,臺灣小分子褐藻糖膠仍然在此病例中,抑制了癌細胞生長,使癌細胞走向自然凋亡機制,更改善了癌症患者治療過程中體力降低、營養不足等惡性病質,提升了癌症患者生活品質。
  • 提醒大家:結節是腫瘤嗎?腫瘤和癌症有什麼區別?醫生今天給您科普下
    也有人會把結節和腫瘤搞混,誤會結節就是腫瘤,其實這是錯誤的。腫瘤雖然和結節一樣都分為惡性和良性,但是結節在被發現後不一定需要切除,腫瘤則必須進行手術切除的,即便是良性的腫瘤也是如此。在正常情況下,腫瘤在早期發展時通常不會被人們發現,因為反應在人體的症狀十分不明顯。
  • "CCTV新聞:癌症、腫瘤將變成常態!「抗癌之王」你吃了嗎! "
    央視新聞報導:癌症、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呈明顯上升趨勢!重疾的年輕化,別以為離你很遠,發生在別人身上的叫故事,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叫事故!不到10秒就有一個人得癌症,這個數據告訴你,你該保健,提前預防了! 10年以後3大癌症將會困擾著每一個家庭,肝癌、肺癌、胃癌。
  • #肺癌案例# 手術集錦:微小肺腫瘤及肝腫瘤病灶氬氦刀
    氬氦刀經皮微創消融治療技術就非常適合於治療該類腫瘤,創傷小效果好,達到類似手術切除效果。但是由於穿刺難度非常大,國內開展的例數很少。我們總結了一些屈立新教授這方面病例,希望對同行有所借鑑。1、患者為血管肉瘤肺轉移,左側右側肺部各有一個,左側1公分大小,右側更是小於1公分,差不多在一個層面從CT掃描來看。
  • 科普宣教之:乳腺葉狀腫瘤
    , 其發病率約佔所有乳腺腫瘤的0.3%-1%。乳腺葉狀腫瘤雖然發病率不高,但對女性身心健康造成極大的危害,所以了解葉狀腫瘤,以積極、科學的態度面對葉狀腫瘤是當代女性一門必修課。 乳腺葉狀腫瘤病因:目前該病的病因尚不清楚,一般認為與雌激素分泌和代謝紊亂有關。
  • 醫學美圖:無BC無腫瘤
    關於背景色的成因,有學者研究與血紅蛋白的滲出增多相關,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不僅僅在腫瘤可以見到背景色,而在某些炎症情況下也可以見到背景色。下圖病變背景色為陽性BC(+)    病理提示為鱗癌。只有同時出現BC(+)及異常IPCL 形態才考慮腫瘤性病變,值得注意的是新生腫瘤性血管不屬於IPCL 範疇。BC(-)IPCL-II 炎症
  • 【光華頭條】威海光華醫院成功切除頸動脈鞘內巨大腫瘤
    10月19日,我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成功為一患者切除頸動脈鞘內巨大腫瘤,患者術後情況良好無併發症,現後續康復中。據了解,29歲患者李某某無意中撫摸左側頸部發現有隆起腫物,輾轉多家醫院都無法確診。日前慕名來我院,李光華院長接診,經初步檢查,結合鼻內鏡、頸部彩超、頸部磁共振及強化結果,判定患者為頸動脈鞘內腫瘤,迷走神經鞘瘤可能性大。
  • 專家幫你破解腫瘤止痛的誤區
    近日,北京大學腫瘤醫院舉辦2017年世界鎮痛周主題活動。世界上每天約550萬人忍受癌痛的折磨。
  • 飲食錦囊,腫瘤患者春節必備
    但對於腫瘤患者,既要開心過年,也要控制病情,因此需特別注意合理飲食。今天,我們為大家推薦一些新春美食,祝吃得健康,吃得愉悅!餅鐺放薄油,將麵糊倒入其中,用勺背輕輕推成圓形,兩面煎成金黃色即可作用  具有開胃下食、軟化血管、消腫利尿、預防便秘等作用。原料   甘藍150克,芹菜50克。
  • 中年男子胸腔內罕見巨大腫瘤如小兒頭顱大小
    2016年春節剛過,年味尚濃,許多家庭還縈繞在新春的氣息中,但在大醫二院胸外二科辦公室裡卻人頭攢動,許多年輕醫生圍繞在幾張胸部CT片子前,嚴肅又好奇的討論著,走近細了解才知道,原來CT片子上是一位年紀僅45歲的中年男性,左側胸腔內卻長了一個小兒頭顱般大小的腫瘤,這在全省乃至全國範圍內都是少見、罕見的,大家對該病例充滿了好奇,這麼大的腫瘤得長多長時間啊?患者得有多難受、多疼啊?
  • ASCO丨2017全球腫瘤治療趨勢,一語道破!
    這一場抗腫瘤領域盛會又給我們帶來了哪些精彩內容?請跟隨全球數千名腫瘤學家一道回顧人類在與癌症的這場戰役中取得的積極戰果。治療現狀癌症總體死亡率的下降是一個全球性的事件。僅僅在2011年到2016年期間,全球就有68款抗癌新藥上市,涵蓋22種適應症。這些創新療法極大改變了癌症治療的範式。
  • 睿-健康解碼:常用的腫瘤血液標誌物之PSA、TPSA
    總前列腺特異性抗原(TPSA)【正常參考值】 0.01~4.0 ng/mlTPSA是前列腺癌的特異性標誌物, 也是目前公認的唯一具有器官特異性的腫瘤標誌物。血清 TPSA升高一般提示前列腺存在病變(前列腺炎、良性增生或癌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