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城進入衝刺階段
定海區小沙街道要啃下的硬骨頭是
眾多露天糞缸的清零
每減少一個數字
都是一場考驗耐心與決心的硬仗
看看小沙街道如何破題?
定海區小沙街道廟橋村新光老街附近,一處佔地不到8平方米的地方竟藏著7口露天糞缸!
這天下午,點位長潘福君安排人手對糞缸進行拆除填埋,經過一個多小時,這片土地恢復了潔淨,為了這潔淨的一幕,背後的思想動員已經持續了十多年。
創城工作在深入推進,在創城的過程中,村民的意識也改變了,從避而不見到全力支持,這其中也有我們在2018年的時候對一些糞缸改造的成果。
小沙街道廟橋村村委會主任 潘福君
2018年,小沙街道在廟橋村潭陳將100餘口露天糞缸清洗乾淨,在缸內填土、種上綠植,還對附近場地進行了改造,把這塊地方打造成了公共休閒空間。這個改造案例讓村民看到了實實在在的變化,也讓點位長上門做工作更有說服力。
現在,小沙街道改造的方案更多樣化,新光老街附近這7口露天糞缸的所在地,拆除填埋後的第二天就種上了灌木球。而有些糞缸則採用異地遷移的方式,加蓋了玻璃鋼化糞池。
量身定製的改造,背後是點位長的籌謀。小沙街道通過點位長分片包幹,精準調查底數,限期破題結題。點位長潘福君通過前期排摸,了解到在自己的點位上需要清除的糞缸有一百多口,而最集中的一處藏在一處圍牆裡,92口露天糞缸坐成四排,分屬於75戶家庭。這處糞缸集中地是10年前改造形成的,本來不在整改之列,但今年小沙街道自加壓力,一視同仁、一律銷號。
整改範圍擴大後,我們對之前隱蔽的一些地方都進行了排查,而且這次不僅僅是對露天糞缸,我們把類似、疑似的糞缸都納入到了整改範圍中。
小沙街道宣傳幹事 範宇林
92口露天糞缸的拆除工作於6月16日完成,年過八旬的樂杏春住在離這處糞缸集中地10米遠的地方,拆除時她一直關注著:「糞缸拆掉,我感覺舒暢了不少,以前這裡臭味很重,家裡的後窗都不開的,現在糞缸拆了,後窗也可以打開了。」
露天糞缸這個硬骨頭,我們都給啃下來了,現在農村裡存在的亂晾曬、亂開墾現象,我覺得應該也可以迎刃而解!小沙街道廟橋村村委會主任 潘福君
拆除後,這處被露天糞缸霸佔的集體用地將變身成停車場。像這樣的變形記,最近在小沙街道多地上演著。小沙街道宣傳幹事範宇林介紹:「 按照點位長落實制度,排查到的每一個糞缸都有責任人,每個糞缸必須完成整改時間以及整治的方案也有規定,我們希望通過定人定責的方式把露天糞缸整改完畢。」
來源:《舟山新聞》
編輯:施超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