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不少消費者反映,在使用自發熱火鍋時常常引發報警器報警。
發熱包和水反應後究竟產生了什麼物質,讓燃氣報警器持續報警呢?發熱包生產廠家負責人稱,發熱包發熱時會產生微量氫氣,正是氫氣導致煙感器出現報警。
氫氣是一種具有可燃性和還原性的氣體,純淨的氫氣在空氣中安靜地燃燒,而不純的氫氣在燃燒時可能產生爆炸。對此,廠家負責人稱絕對沒有危險。發熱包生產廠家負責人:
沒關係的,如果危險 ,它在市場上也不可能那麼火。你不要想得那麼危險,這些大企業每天都在做。
那麼,發熱包遇水反應後是否存在安全隱患呢?不久前,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通報了對20件自熱方便火鍋類產品的測試情況。測試結果顯示,測試的發熱包均屬於「遇水放出易燃氣體的物質或混合物」。比如說長途大巴(行駛)過程中,夏天開著空調,車箱是密閉的環境。大量地使用自熱火鍋,就有可能導致氫氣累積。如果達到了爆炸下限濃度,碰到一點火源,比如身上的靜電,或是電路的火花,就足以引發爆燃事故。
使用完丟棄的發熱包仍存安全隱患
此外,使用完丟棄的發熱包同樣也存在安全隱患。由於發熱包和水的反應不需要藉助其他任何物質,因此只要發熱包沒有反應完全,遇到水就會產生氫氣。
如果將發熱包丟在垃圾桶裡,遇到下雨天,雨水進到垃圾桶裡,就會反應產生氫氣。垃圾桶是一個半封閉的環境,如果有菸頭之類的火源丟入,就會有爆炸或者燃燒的風險。
上海消保委此次試驗中,還將反應過的20個樣品發熱包再次浸沒於水中。結果表明,有14件樣品的發熱包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持續放氣現象。反應持續時間均超過3 分鐘,最長可達8分鐘。正因為自熱產品可能帶來很多未知風險,目前,我國的民航系統已經全面禁止攜帶自發熱產品上飛機。前不久,廣西出臺的鐵路安全管理條例也明確規定,禁止在動車上使用自帶加熱的食品。更多內容,點擊視頻👇
監製/唐怡 主編/呂小品
記者/袁曦
編輯/謝玉潔 郭偉男
©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