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可頌愛好者,歐洲菌特別喜歡在早上來一杯熱騰騰的咖啡,配上兩隻表皮酥脆、內裡暄松綿軟的可頌。炸裂!咖啡的苦澀襯託得黃油和奶油香味更加濃鬱,咬一口現出蜂窩狀的橫切面,空氣感使口感更加豐富,這就是幸福的代名詞啊!不過,未來英國人民可能不能輕易享受這種早餐了,因為英國沃爾瑪、零售業巨頭 tesco樂購 昨天發表聲明,今天開始樂購計劃不再售賣傳統可頌,理由是傳統可頌的新月形狀不便塗抹果醬,不符合英國人的口味,未來他們將只售賣便於塗抹果醬的直型可頌。
樂購應該沒想到,他們的決定一經發布,就受到眾多網友的嘲弄。尤其對於渾身每一個細胞都熱愛著本國美食文化的法國人,更是等著看英國人弄出這種笑話。因為法語中的可頌croissant,抑或英文裡對應的詞彙crescent,都是「新月形」、「羊角形」的意思,連可頌都不再是新月形狀了,又何以敢稱可頌麵包呢?
樂購的Harry Jones表示,這一決定是基於市場調查的考量,四分之三的顧客都更喜歡直型可頌,大部分店主也都發現直型可頌更容易抹果醬或者夾餡。而這一決定也將一周就影響百萬餘家超市的自產可頌生產。所以英國可頌大多會變成下面這樣?
對於這一改變,連英國人自己也有不少開啟吐槽模式,畢竟對於吃貨來說茲事體大,怎能不在社交網絡上又掀起一場腥風血雨?果不其然,推特上大家又吵開了:
這位網友表示,英國我愛你,但你也不要這麼傷害我~
或者:給我一刀,乾脆點!
還有網友一陣見血:根本就是你們樂購想要偷工減料吧!我們英國人民就這麼被代表了。
其實吧,雖然現在可頌被普遍認為是法國麵包的象徵之一,它的起源卻是在奧地利維也納,在德語中叫Kipferl。傳說1683年維也納戰爭時,奧斯曼帝國準備在夜間偷襲維也納,卻被早起的麵包師發覺,拉響警報阻止了偷襲行動。為了慶祝勝利,麵包師研發出了外型類似勝利號角,又有說像奧斯曼帝國旗幟標誌的可頌,這也是為什麼這類糕點也叫viennoiserie的緣故。後來,據說是路易十六的皇后瑪麗安託內瓦——就是馬卡龍的著名擁躉,不管死後巨浪滔天的那位——將可頌帶進了法國,之後可頌反而成了法國的一大標誌。
作為吃貨,歐洲菌覺得也還好,至少這次英國人沒把可頌改造成仰望星空派式的黑暗料理。只不過,可頌再直,也改變不了你大腐國的赫赫聲名啊,科科~
BBC拍了一部關於中國的紀錄片,畫風和平時有點不一樣...
不要報警不要汙,關於愛情裡的嘿嘿嘿,來看看這位法國插畫家的清奇腦洞
「赫敏」 說了句歡迎難民,大夥就要投票把她送去難民營體驗生活
揭開傳說中的500歐大鈔背後的秘密,究竟是錢還是鬼?
新歐洲專稿,未經授權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