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冷風的天下,最善從頭部這個巔頂攻入體內並佔上風,導致人出現頭痛無汗,惡寒發燒這類感冒症狀。
此種情況下,舌苔薄白,摸脈,是主表症的浮脈,脈位表淺,輕取應指明顯,重按則脈力稍減但不空虛。
這是一種風寒輕症,不需要大刀闊斧用這樣藥那樣藥,只需要將廚房裡的兵將點好,再派出益氣和中的甘草,最善治頭痛,去皮膚遊走之風的白芷來帶隊就好。
出自宋代醫家朱端章所作衛生家寶方的神白散,正是這樣的隊伍。
組成:
白芷30g,甘草15g,淡帶豉50粒,生薑三片,蔥白三寸。
白芷性辛溫,活躍於肺脾胃經。肺主氣,脾喜燥並主肌和四肢,胃虛則筋脈不利而痛。故白芷內達脾胃以散溼,外利肺氣以升清,既在氣中活動,又在血中活動,且更喜歡往上行動,是昇陽升清氣的妙藥。
不僅可升清氣除溼氣散風寒,還可令聚於頭面之邪風逃之夭夭,由此獲頭痛要藥之稱。
淡豆豉,和廚房裡日常所食豆豉還是有點區別。廚房裡的豆豉溼潤潤,淡豆豉為了適合保存,乾乾的。
性味辛甘寒、微苦,性子平和。是解表解毒、宣鬱除煩的能手。感冒發熱必有鬱火,豆豉的除煩宣鬱功能,正適合解鬱火,這也是許多有名的感冒方,比如蔥豉湯、銀翹散都採用它的原因。
生薑性味辛溫。不僅益肺,還益脾胃,益肺能解表散寒,溫肺止咳,益脾胃能溫中止嘔,比淡豆豉在方劑中露臉的頻度還高,是許多劑中的常客。
關於蔥白,金元名醫張元素認為:蔥白,味辛而甘平,氣濃味薄,升也,陽也。是趕走風寒這類陰邪的佳藥。
另外,生薑、蔥白都辛溫,有活血通絡,發散寒氣的功效,能合力將風寒祛出體外,使病情緩解。
多味合用,白芷散風寒,除頭痛。
生薑散寒和胃,蔥白通陽,淡豆豉解表散寒,並配生薑合胃。三味廚房裡的好朋友還可合力發汗,令鬱閉的邪濁從肌膚毛孔而出,由此讓體內循環正常,配合白芷將體內的熱降下來。
甘草除了益氣,還調和諸藥,與上藥共治外感風寒初起,症見頭痛無汗,惡寒發燒之症。
一個問題:神白散如何製作服用?
答曰:水煎服。
提醒提醒:每個人身體情況不同,文章所提供的方子,宜根據情況辨證加減,建議找專業醫生指導哦。(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