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如期實現精準脫貧,我市選派優秀幹部到貧困村擔任「第一書記」。當前正值農忙三搶時節,在浩浩蕩蕩的扶貧大軍中,這些第一書記都在幹些什麼?今天,我們就去國家級貧困村---宣漢縣大成鎮千嶺村,認識那裡的第一書記陳小龍。
今年62歲的千嶺村五組村民王冬政家有兩畝多田。前幾天的一場大雨,讓田裡蓄滿了水。由於勞動力短缺,她眼睜睜的看著田干著急。陳小龍來到她家,了解到這一情況後,向娘家——宣漢縣農技中心求助。
漢縣農技中心主任 王體:聽到小龍反映過後,我們單位支部組織全體黨員,利用黨員活動日的機會深入這個地方幫助貧困戶栽秧。
在黨員們的幫助下,不到半天時間,王冬政的兩畝多田就搶栽完畢。
宣漢縣大成鎮千嶺村村民 王冬政:是我自己栽的話,起碼要好幾天都栽不完。像這樣一下就給我栽了。
千嶺村距大成鎮15公裡,是鎮裡最偏遠的村。全村共2475人,貧困人口就佔到三分之一。2014年底,宣漢縣農業技術服務中心農技幹部陳小龍被選派到千領村擔任第一書記。來到千嶺村,陳小龍根據自己掌握的實際情況,結合多年來的農技工作經驗,提出了一個長短結合的脫貧發展思路。
宣漢縣大成鎮千嶺村第一書記 陳小龍:長就是說,引進我們外出務工人員,回家流轉土地發展青脆李種植,同時帶動周邊農戶種植脫貧。短期的就是我們糧油可持續發展,另外就是利用我們的專業合作社種植海椒和榨菜。
在陳小龍的帶領下,千嶺村成立了海椒合作社,目前,村裡種植海椒500多畝。當前海椒移栽結束,正值管理的關鍵時期,陳小龍又請來娘家的農技專家為群眾傳授管理技術。
宣漢縣農科所所長 王榮:我們這個海椒才移栽不久,十多天,在出現花蕾之前,我們要給它少施一定的複合肥,但是不能含氯的,偏硫鉀的肥料,這種肥料能夠把苗子給它提起來,讓它早點掛花。
今年77歲的周繼元,在合作社的帶動下種植了兩畝多海椒。
大成鎮千嶺村村民 周繼元:聽了這個技術課過後,我們按照專家給我們講如何在那種情況下施肥,在那種情況下如何管理,爭取在今年的海椒生產上得到大豐收。
在陳小龍的帶領下,村民們還種植了青脆李、琯溪蜜柚及紅心獼猴桃等,建立起了優質稻栽培基地500畝,玉米高產創建示範片300畝,馬鈴薯種改良基地50畝等,僅種養殖業,村民可人均增收300元左右。
宣漢縣大成鎮千嶺村第一書記 陳小龍:經過兩年的幫扶,我們村基礎設施得到了明顯改善,產業出具規模。下一步,我們將依託兩片四點的產業機構調整思路,重抓特色產業發展,帶領前村人民2019年如期摘帽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