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堵照片牆,看過交通公園居民區的歷史變遷

2021-03-02 老閘北周到


▲ 以前的交通公園附近馬路窄、衛生條件差,居民居住條件艱苦

記者看到,從2008年起始到如今的2016年,交通公園居委會所在的這片區域,可謂經歷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現如今高樓林立的住宅小區取代了原先的棚戶區,周邊馬路也變得更加寬敞明亮了,早些年棚戶區的「髒亂差」也早已不見蹤跡。


 ▲ 拆遷之際的交通公園附近老照片

從牆上的老照片不難看出,原先這片區域也是老閘北典型的「困難戶區域」,道路狹窄,衛生條件差,家家戶戶都擠在面積不大的居住環境裡。經工作人員介紹,照片上的這位老奶奶,也是特意在老房子即將拆遷之際,和自己的老房子作最後的告別,幾十年的時間裡幾代人都住在這樣一所小房子裡。




2014年底,橋東二期工程基本竣工,居民們也開始逐步遷回,育嬰堂路38弄、39弄、京江路108弄合稱「和源馨苑」。從外觀上看,和源馨苑小區也算了屬於不錯的高層住宅樓,而小區不遠處就是上海火車站和蘇州河畔北岸,地理位置也較為優越,居民們的居住環境較以往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之前的虯江路遠沒有現在這樣寬,在2012年颱風「海葵」來襲申城時,虯江路當時也是淪為一片「汪洋大海」,在這之後,對地下管道重新疏導更換過之後,如今的虯江路不僅馬路更寬了,而且也更能抵擋住暴雨的來襲,今年夏天台風時期,路面也沒有像過去那樣出現積水現象。


▲ 拓寬之後的虯江路

相關焦點

  • 總論 | 中國環境保護戰略政策70年歷史變遷與改革方向
    中國環境保護戰略政策70年歷史變遷與改革方向王金南1,2, 董戰峰1, 蔣洪強2, 陸軍11.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 北京 100012;2.國家環境規劃與政策模擬重點實驗室, 北京 100012摘要: 系統地回顧了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環境保護戰略政策的歷史變遷,分析其演進脈絡、階段性變化特徵和取得的成效,對於制定新時代國家生態環境保護戰略政策、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具有重大現實意義.以環境保護戰略政策歷史演進為主線,將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的環境保護戰略政策歷史變遷與發展劃分為5
  • 告別滿城生硬的鋼筋水泥,你只需一堵綠植牆~
    你只需要在牆上種滿各種綠植就好了呀近年來,園藝發展越來越好不少人就把綠植搬上了牆面▼▼▼▼相信大家在很多地方都見過綠植牆(最常見的就是——爬山虎),它不是永生花式的無聊常青牆面,而是天然包含著自然界微妙變化的動態景觀。
  • 記憶中的沙洲公園,尤溪人一輩子的回憶!
    你還記得照片裡的這些遊樂設施嗎?小火車、搭在樹上的遊樂園、彌勒佛像、鬼屋、迷你動物園……  後經過多年的改造擴建,至2000年,沙洲公園成為集休憩、娛樂、文化、科普教育、觀賞以及水上活動於一體的縣級綜合性公園。    在隨後的二十多年的時間裡,沙洲公園給沈城市民帶來歡笑和美好的回憶。但隨著改革開放進程的加快,早年建設的沙洲公園漸漸地跟不上時代的腳步,在沈城市民的熱切期盼下,2008年,沙洲公園開始了它的第二次美麗蛻變。
  • 中山公園噴水池,不老的城市記憶!
    中山公園承載著太多青島人美好的回憶,她見證了青島的歷史變遷,也承載了無數島城市民的喜怒哀樂。
  • Mecanoo | 臺中綠色走廊,城市線性公園
    © Mecanoo architecten 可持續的生活,可持續發展的歷史及文化

 雖然在過去鐵路是一種連接方式,但如今廢棄的鐵路則更像是一個分隔物,堤壩上的它們阻礙了鐵軌兩邊的交通。在這個線性場地內,可持續發展涵蓋了廣泛的規劃和設計因素,包括城市再生、公眾參與、歷史保護、綠色和水資源,以及行人和自行車的交通路線。該設計依託Mecanoo 30年的城市規劃經驗,將打造一條以人為本、與其綠河濱水區相輔相成的綠色走廊。
  • 七天給你一座城:艾斯科防爆牆
    但是採用這種技術之後,任何國家的軍隊幾乎可以在數天時間內就打造一座堅固的兵營,而且裡面的設施應有盡有。這種技術便是艾斯科防爆牆,其簡稱為HESCO。艾斯科防爆牆使用的材質包括網狀鍍鋅鋼和內部的聚丙烯,它通常被做成格子狀態。
  • 考古公園煥新生:山東南旺樞紐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關於文物保護和國家遺址公園建設的提案備受關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袁靖表示,考古遺址公園的建設可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形成與國家公園體制相互補充的文化文物資源保護利用體制。
  • 海陸變遷:你看過《冰河世紀4:大陸漂移》嗎?
    導入:《冰河世紀4:大陸漂移》片段                      《海陸變遷》課件展示視頻                     《地震來了怎麼辦》                      《海陸變遷》PPT獲取方法:關注「地理教學之窗」公眾號轉發本文至朋友圈或50人以上地理教師群,保留2小時
  • 安康興安公園改名為「江華公園」這事,相關部門請不要裝聾作啞!
    (←點擊文字查看←)許多網友紛紛留言熱議(部分網友留言)頂部『江華公園』公園兩字已經拆除牌子的老舊程度公園被企業更名已久興安公園管理處與江華物業相隔這麼近,難不成看不見?不知情?讓我們再回到上期的話題,大膽分析一下興安公園為什麼會被一個私營企業「冠名」?
  • 如何拍攝列印護照照片?
    本信息由生活群上討論整理而成,在此感謝所有提供信息的老師!相關申請程序請參考:http://ois.jhu.edu/Immigration_and_Visas/J1_Student/J-2%20for%20Family%20Members/② 如何在外面拍攝護照照片?市面上有很多護照照片的拍攝服務,立等可取。目前2張護照照片拍攝加列印的價格在$12左右。以下羅列若干可以提供拍攝的地點。
  • 卡城政府欲將居民區降限速至40km/h!
    今天,卡城市議會將就「是否降低居民區的限速」進行投票,此次投票關係到是否需要全民投票,是否將大多數未張貼速度限制的居民區街道車速從50 km/h降低至40 km/h,並將Collector所謂居民區街道,主要是指可以直接通過該道路進入房屋的街道;而Collector Roadways(請原諒小編真的不知道該怎麼翻譯),通常是指較寬的道路,可連接至主要交通網絡
  • 地震遺址公園將迎高峰 交警提前做出提示
    抗震38周年紀念日就要到了,很多市民會到地震遺址公園紀念牆緬懷親人、寄託哀思,根據往年經驗,交警對前往參加祭奠活動的市民出行做出了交通提醒,一起來看記者的報導。【這裡是地震遺址公園門前的新嶽路,7.28抗震紀念日就要到了,目前可以看到這個路段上前來地震遺址公園前來祭掃的人員、車輛還不是很多,但是在新嶽路上的車流量還是不小,這是因為復興路唐柏路修路,很多車輛在此繞行。據交警預計周日遺址公園可能迎來一個人流和車流的高峰。】
  • 陳若儀曬kimi在同一個公園的照片:鴨鴨長大了,Kimi也長大了
    陳若儀曬出的這一組照片都是kimi小時候的照片,是在同一個湖邊拍的,看來媽咪平時沒有少帶kimi來這裡玩啊!Kimi還很小的時候,是有正面照的,不過在kimi長大以後,大家就只能看黑米哥哥的背照片啦,現在的kimi就是一個大長腿boy。
  • 根治「頑疾」,中山公園1000㎡違規搭蓋鐵皮屋全部拆除完成!
    昨日,詔安縣中山公園周邊存在多年的40餘間違規搭蓋鐵皮屋被全部清拆完畢,正式成為歷史。這些成片的鐵皮屋搭蓋粗糙隨意、樣式五花八門,遮擋附近居民樓和道路採光,嚴重擠佔周邊人行道和消防通道,曾經是詔安縣城區難以根治的市容「頑疾」,多次受到群眾投訴。
  • 熊旅行,熊逛街,熊泡澡,熊熊上崗管公園!
    除了在那些國家公園,人們最常看見熊的身影的地方也只會是動物園。今年不知是由於疫情人類出門少了,還是全球變暖加速惡化,不說作為以熊為代表物的加州,美國多地都驚現了各式各樣的「熊出沒」。 2月中,洛杉磯居民區凌晨發現黑熊翻垃圾桶。4月,優勝美地國家公園工作人員稱,熊熊歡快的在從前滿是遊客的大草坪上開派對。
  • 911著名照片中,美國男子躲過了恐襲卻沒躲過冠狀病毒……
    這張照片由美聯社的一名攝影師拍攝,刊登在世界各地的報紙和雜誌上,並在紐約的911紀念博物館展出。圖片最左拿著文件袋的就是庫珀庫珀33年的伴侶珍妮特·拉什說:「他甚至都不知道有人拍了這張照片。」「突然有一天,他在《時代》雜誌上看到了自己,他說,『哦,天哪。那就是我。他很吃驚。不敢相信。」
  • 這個月底,有著30年歷史的溫州公園路早市要關了!這次要說再見了……
    記者12日從鹿城區綜合行政執法局五馬中隊了解,根據五馬街道提出的要求,今年6月底,存在30多年的公園路早市將正式退出歷史舞臺。
  • 咬人貓黑歷史是真的嗎,網曝黑歷史為謠言
    咬人貓是B站有名的舞姬,很多網友都看過她跳舞,咬人貓擁有上百萬的粉絲。但咬人貓火了後,有關咬人貓黑歷史被曝光了,不少網友覺得不可思議,那麼關於網曝的黑歷史是真的嗎?下面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咬人貓黑歷史是真的嗎咬人貓是B站宅舞人氣女神,擁有上百萬的粉絲,即使對跳舞不敢興趣的人,看過咬人貓跳舞也會喜歡上她的舞蹈。
  • 博白綠珠現「榕纏牆」奇觀如一幅天然的圖畫
    日前,博白鎮綠珠村一讀者致電記者說:我們村有一兩棵榕樹根須緊纏著一堵牆,樹牆合為一體,可是一大奇觀。古廟內兩棵纏牆而生的榕樹。兩棵「老幼」榕樹纏牆而生,成村中奇景記者前往核實,只見位於博白鎮綠珠村中心小學旁邊的一座古老廟宇內,長著兩棵一大一小的細葉榕,大榕樹約有20多年樹齡,小榕樹的樹齡也有10多年,分杈較多,樹葉青翠,鬱鬱蔥蔥,兩棵榕樹主根扎入牆根的泥土裡,而其他後發的根系深深嵌入牆面的磚縫,像一幅天然的圖畫,成為該村一大奇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