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長的一天》:日本就是這麼用電影反思二戰的?

2021-03-03 馬慶雲

《日本最長的一天》:日本就是這麼用電影反思二戰的?

文/馬慶雲


2015年夏天,日本也上映了一部二戰題材的電影,名為《日本最長的一天》。我們這邊上映的是《百團大戰》,反應的是我們領導者的思維模式。而《日本最長的一天》,我認為,未嘗不是一種日本官方和民眾普遍帶有的思維模式,也算是日本的主旋律電影。

這部電影,講述日本在二戰投降前夕,圍繞是否投降的問題,天皇、內閣、陸軍和海軍之間展開的較量。雖然較量,但這四方的最終意識,都是為了「大日本帝國」和日本人民好,誓死好捍衛國家和人民。日本的這部二戰電影,與世界其它國家,如美國、韓國甚至一些歐洲國家的戰爭電影均是反戰不同,它將日本政府、天皇和軍隊之間的為國為民歌頌到了極致上去,對戰爭對別國造成的傷害視而不見,避而不談,對戰爭對自身百姓造成的傷害,也是一兩個鏡頭帶過。

我不知道能不能將一部當代拍攝的電影當做日本當下的部分人群的意識形態。但我從《日本最長的一天》中,看到的是日本「真誠的虛偽」。無論是主張投降的天皇、內閣,還是主張抵抗的軍隊,都完全沒有為自身的利益著想,都是一心為民的,這樣的人物神話,我仿佛在蘇聯對史達林的歌頌中見過類似的。乃至於日本陸軍首領阿楠刨腹自殺,都演繹的如此真誠與慷慨,完全沒有人性的懼畏和對自身的絲毫考量,滿眼的,都是國家和民族。

這部戲中,演的越真誠,或恐越把日本民族意識形態中的虛偽說的淋漓盡致。當然,我們可以追問,日本人自己怎麼看二戰。從電影反應出來的情景來看,日本絲毫不認為這是對世界的一次侵略,相反,無論是天皇還是政府、軍方,都認為,這是一次大東亞的共榮行動,只是遭遇了錯誤的抵制。《日本最長的一天》對侵略行為,避而不談,只使勁歌頌自己的先人們如何為國為民——這正是它們的圓滑所在。越真誠,則越虛偽。

從電影中,也可以獲取另一種訊息。日本,是一個民族性極強的群體,這種民族性,當然也可以說是日本國土範圍內的地域性情緒。在中國,有地域性情緒的地方也不少,比如河南。如果跟河南人說,你們河南光騙子,對面的河南老鄉大抵是要跟你叫罵起來的。河南老鄉,不許你說河南壞話,但只停留在不許你說上,過後,偷依舊是偷,盜也依舊為盜。日本的地域情緒,則不然。

他們也生怕別人瞧不起他們,也生怕別人發現他們的缺點、惡處。但他們會擰著勁兒,往所謂的好處走。明治維新之前,日本政治制度被西方嘲笑,所以他們搞政治改革,紀念敲開日本國門的黑船,定位事件,並熱情歌頌。他們二戰後努力發展民主、經濟、文明,註定個人衛生,注重集體素養。我們甚至於邋遢習慣了的人,會喜歡上日本這種集體向上的民族。

可是,日本的問題也正在於,他們強大到可惡的地域情緒。日本這個族群,缺少否定過去的能力。要維護地域情緒,首要的,便是不能否定過去。所以,日本的很多藝術作品,極力地去尋找日本過往的正確和價值。中國當下的很多思潮,實際上,也是再走日本的路數。這個地域,保持了完備的民族情緒。這種情緒,有時候可以激勵這個族群,往更文明的方向發展,從而獲得世界的更多肯定。但某些時候,這種情緒也會帶動這個族群,用自己的文明去「解救」世界其它不文明地區和國家。日本發動的二戰,正是帶著這種情緒來的。我們稱之為軍國主義。我認為,軍國主義,只是恰好迎合了日本的這種族群情緒罷了。

因為缺少否定過去的能力,所以,《日本最長的一天》只會努力找天皇、內閣和軍方的各種為國為民的東西,不敢提出對他們的任何批評。我們一直說,日本對二戰的反思不徹底。這種不徹底,正是源自日本族群意識中的對祖輩的不可否定的情緒。帶著這種情緒創作出來的電影,從反戰的角度講,我認為《日本最長的一天》是以看似真誠的方式拍一個其他地區人民覺得非常虛偽的歷史。

如果電影真箇可以當做當下部分日本人的群體心態來看的話,那我覺得,《日本最長的一天》是有毒的,日本的部分民眾心態,也確實是值得警惕的。我比你更文明,那我就有權利殺了你。這句話,是否站得住腳?需要日本部分人思考思考。

更多觀點交流,歡迎添加筆者微信公眾號:馬慶雲【xuezhemaqingyun】

目前,筆者已入駐:微信公眾號、今日頭條、百度百家、淘寶頭條、新浪專欄、百度百科電影評論頻道、網易新聞客戶端、搜狐自媒體、一點資訊、鳳凰自媒體、虎嗅網、鈦媒體、億歐網、騰訊媒體開放平臺、愛奇藝UGC、優酷土豆UGC、凱迪社區、天涯論壇、博客中國、博客日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砍柴網、網易搜狐新浪三大博客平臺、戰略網、發現網、時光網、豆瓣電影、知音專欄、毒藥app和多聽app,歡迎諸位訂閱、閱讀、收聽、觀看。

相關焦點

  • 二戰日本偷襲珍珠港:一群明白人為什麼會集體走向瘋狂?
    >在二戰後期,由於日本偷襲珍珠港導致美國直接參戰,美日兩國在太平洋上瘋狂拼殺,最後美國打上了日本國土,並在廣島和長崎兩座城市投下了兩顆原子彈,導致日本不得不認輸投降。明眼人都能看出來,二戰珍珠港戰役時期,德軍已經在蘇聯戰場上取得了一定優勢,這個時候的日本如果不去進攻美國,而是在中國境內全力南下,那很可能扭轉日本在中國境內停滯不前的局面,但這個時候把美國拉下水,對日本來說肯定不是一件好事。
  • 跟日本關係最鐵的國家,講日語寫日文用日本旗,最歡迎日本遊客
    但在西太平洋加羅林群島上有這樣一個小國家,陸地面積只有458平方公裡,當時還是被西班牙航海者意外發現的,之後就被西班牙統治了,只不過後來西班牙覺得此地沒啥資源,又距離那麼遠,所以在1898年就便宜賣給德國了,一二戰時期又被日本和美國佔領
  • 二戰後的日本老照片:民生凋敝、兒童在東京廢墟上玩耍
    一組二戰後的日本民生圖片,描述了二戰後期日本老百姓在戰亂中的生活狀態,從側面反映出了戰敗國當時的狀況。二戰結束時,日本經濟陷於癱瘓和崩潰邊緣。從以下照片可以反映出二戰後的日本老百姓生活狀態。日本大阪,轟炸後引起的火災。戰後的日本蒼涼凋敝,國民經濟遭到嚴重破壞。據統計,由於戰爭,日本35%的國家財富受損,陣亡和因災難致死者達350萬人,另有67萬人負傷或下落不明。
  • 軍事 | 日本幼兒園唱二戰招魂歌,基礎教育上刺槍術,到底想搞什麼鬼?
    那麼,日本從孩子抓起,發起仇中包括仇韓教育,並且撿回二戰期間日本軍隊的一些訓練法,應用於當今基礎教育,其居心何在呢?有一種說法是,日本已進入老年社會多年,暮氣沉沉,需要蓬勃的朝氣。而在青少年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則不失為一種手段。笑飲覺得,「愛國主義」和「軍國主義」,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其實是大相逕庭的兩個概念。
  • 這兩人竟然穿上日本二戰軍服「耍大刀」作秀
    話說,明天就是8月15日了,是日本戰敗投降日。而今天小編看到的一則新聞卻讓人十分氣憤。13日,廣西南寧兩男子身穿日本軍服,在賓陽高鐵站作秀,還高喊「八嘎呀路」。兩人騎著摩託車,穿著日本二戰軍服,一邊拍視頻,一邊笑,絲毫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有多愚蠢。
  • 猶太人看「慰安婦」電影《二十二》 憤怒咆哮:為什麼日本不認錯?!
    他叫高佑思,是個猶太人,他的太奶奶,是二戰時猶太大屠殺的倖存者。因此,他昨天(18日)在北京看完「慰安婦」電影《二十二》之後,感觸很深。他近乎咆哮地問:「為什麼日本不能認錯?!」他呼籲大家:「她們(二戰時遭受迫害的倖存者)不敢說出來,但我們不能忘記」。
  • 用畫筆呼喚和平:那些正視歷史的日本漫畫家們
    戰敗後,日本湧現了一批宣稱有「反戰」意味的影視劇、文學和藝術作品。然而,其中很多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模糊和淡化了其戰爭責任,掩蓋了日本軍國主義發動戰爭的侵略行為和加害者意識。但令人欣慰的是,有一批從戰火年代走來的人們,他們用自己的力量去正視歷史,表達真正的反戰思想——這就是用漫畫作「武器」的日本「老一輩」漫畫家們。
  • 日本NHK電視臺,算你有良心.
    它在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日)這天播出了一部承認二戰時期日本在中國設立731細菌部隊的紀錄片 作為一家拿國家津貼補助的「官方電視臺「,敢於把歷史真相說出來,這種精神是值得讚揚的。慘無人道說的就是這些人吧。
  • 日本戰慄迷宮|世界上最長的鬼屋,你敢進嗎?
    5月29日,有媒體透露《Running Man》節目組近期拍攝動態:「Running Man開播以來最長的一次特輯中與結束了,本期成員們將造訪此次觀光旅行的最後一站日本戰慄迷宮!」RM來日本錄製了!這麼有特色的地方,小姐姐當然要介紹一下!
  • 日本防衛省武官向文官奪權 被指越來越像二戰前
    日本共同社22日爆出這條內幕新聞立即吸引了關注東亞局勢的國際媒體的眼球。日本國內外多數分析認為,這意味著日本的「文官統領」制度已經進入實質性重大調整階段。二戰前,由軍人組成的軍部被認為是日本軍國主義化以及對外發動侵略戰爭的主要決策者和推動者。戰後為防止軍人幹預政治,日本設立「文官統領」制度。
  • 日本電影:最任性年度十佳
    【陸翅小盤點】文/ 陸支羽北美頒獎季狂轟濫炸已有多日,在經歷了那些千篇一律的獲獎名單之後,所有人的心境都從最初的狂熱漸漸變得麻木不堪。此時,日本電影雜誌《映畫藝術》出爐的這份年度十佳榜單,卻如同一枚強心劑,遠遠出人意料地刻意唱反調,在提醒我們保持清醒的同時,也給予我們以深度反思:年度十佳是不是一種病?
  • 日本五大政治世家系列--安倍家族
    今天當Jikei君打開雅虎日本看新聞的時候,看到一條政治新聞:安倍首相到今天為止(2019.11.19)是日本首相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達到2886日,已經追平了明治時代的首相桂太郎。因此,Jikei君決定分享給大家,為大家講解一下日本五大政治世家家族史,這五大家族分別是安倍家族,鳩山家族,麻生家族,小泉家族和福田家族。今天首先聊一下安倍家族。提到安倍家族,就不得不提一個人--岸信介,他是安倍晉三的外公,是二戰的甲級戰犯,也是二戰後安倍家族的第一個首相。
  • 日本電視臺播出罕見紀錄片,網友直呼震驚!真相早該大白天下了
    與之相比,兩年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二戰70周年紀念談話中,僅間接提及日本為二戰「反省」、「道歉」,且宣稱戰後出生的日本人不必肩負「謝罪的宿命」,含糊其辭的表態遭到多方質疑。  儘管日本天皇曾多次就戰爭道歉,老兵懺悔,民眾反思,反對修憲之聲不絕於耳,但一座座矗立的慰安婦像,並未能擋住在位者向守護日本戰後秩序的基石——和平憲法「動刀」的企圖。
  • 韓國 | 日本你為什麼這麼...
    但2018年11月,日本極右分子說BTS Jimin穿了"原子彈T恤",BTS就是"反日"的男團(Jimin穿這件T恤是2017年的事情),不能讓BTS上日本的電視節目。所以上電視節目的頭一天他們的表演被取消了,然後這件事情變成了兩國歷史的問題。
  • 男子穿二戰日本軍服接親被抓!
    4月10日,有網友發視頻稱,河南鄭州街頭一男子,竟然身穿二戰時期日式軍服,開著紅色寶馬跑車迎親...經查,2019年3月26日,白某恆(男,22歲,惠濟區人)提議並與弓某鵬(男,18歲,惠濟區人)商議後,決定在白某博(男,22歲,惠濟區人)婚禮當天接親過程中,為白某博穿戴仿製的日本軍服,以尋求刺激。隨即由弓某鵬出資,讓朋友劉某贏(男,19歲,惠濟區人)通過網絡購買仿製的日本軍服。
  • 2016年日本將上映的小說改編電影前瞻 日本電影
    2015年上半年,根據小說《年級倒數第一的辣妹一年內偏差值提升40以上並考入慶應大學的故事》改編的電影《墊底辣妹》取得了日本真人版電影票房第一的成績
  • 二戰期間,日本規定男女學生裸體上課(圖)
    其實是日本政府規定,當時幾乎所有高校都是赤身上課的場景。不僅如此,女學生們個個被剪成標準短髮,弓箭槍法無一不精,他們被要求上「公民課」,冬天赤身要整齊劃一的做「幹布摩擦」動作,這是為什麼呢?
  • 喜歡「讀空氣」的日本人,早早讀懂了:新首相就是他!
    帶有「副」面的他坐上日本首相的寶座,無非就是讓世界放心:日本沒有領導世界潮流的野心。以前是在美國後面永居老二就可以,但不久半路殺出個崛起的中國,自感在總量上無法超越,又有了甘居老三的想法。這正如日本政治學者姜尚中所言,日本應該退居並安居世界第三名,否則只會自尋煩惱。但問題是如果在讀空氣的氛圍下不思進取,自毀前程,老三地位能保住嗎?
  • 日本網友:日本成為中國的自治區會怎樣?看看日本人的評論
    日本人對於中國是什麼看法?其實是又愛又恨,可能更多的就是愛吧,為什麼這麼說呢?
  • 日本電價高上天,是時候考慮用愛發電了
    日本的小夥伴,已經沒辦法「愉快」地貓在家了。 最近兩天,在推特上被瘋轉的,除了4年前希拉蕊希望懂王被禁言的那張圖,還有下面這張日本電價創歷史新高的圖。標題直接翻譯過來是:「漲到月亮上由於大雪,日本電價創歷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