嗚嗚嗚,身邊適婚年齡的朋友都結婚了,就苦了小編了,從去年十月份開始,平均每月兩個份子,在咱香河,我們朋友間的標準,每個份子一千塊啊!/(ㄒoㄒ)/~~
結婚隨份子本來是沾喜氣,祝福新人的用意,但是現在對於不少人來說,參加婚禮隨份子稱得上是快樂並痛著,因為隨份子錢著實分量不輕。
參加婚禮一般都要包禮金,這當然不用說,是中國人結婚必須的禮數,不過香港有一對奉子成婚的新人,在發喜帖的時候,竟然要賓客先把禮金匯入銀行戶頭,到喜宴當天,要「憑匯款收據入場」,讓收到喜帖的人,心裡感到很不是滋味。
將這份獨特喜帖放在網絡上曝光的網友說,這是她公司同事,平常大家也不是很熟,只是點頭之交,不過對方一向都很高調,好像大家都跟她很好;等到她要結婚的時候,公司拿到喜帖的人都傻眼,因為她不但從上到下,一個都不放過,連工友、工讀生都發,而且還要大家先把禮金匯到她的銀行帳戶,等到喜宴當天,「匯款收據入席」。
不禁令人覺得,「有必要做到這樣嗎」?這種收禮帶有強制性,它同打劫還有什麼區別?
還有網友吐槽:結婚時,同事包了300元份子錢。這個同事最近要辭職,竟開口要回份子錢。同事的原因似乎也有些道理:要回老家了,以後不會來,如果不要回來,自己包出去的紅包肯定收不回來了。
應該我們都有這樣的切身體會,在隨份子的你來我往中,有時難免徒增麻煩,可能只是礙著情面不得不出席邀請,這種隨份子,其中有多少是真心祝福,又有多少是為把隨的份子錢吃回來的?還不如簡簡單單,大家吃些喜糖,沾沾喜氣就好。
份子錢的起源和農耕文化密切相關。那時生產力和生產方式都比較落後,蓋房子、娶媳婦都是大事,僅靠一家一戶難以完成,就形成了湊份子的模式,其實是一種原始的互濟互助的形式。這種可能源於古老互助形態的份子錢, 形成了一種習俗式的社交。小編覺得,其實結婚隨不隨紅包,只是習俗問題,大家應該理智對待。其實紅包送多少才合適,也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都應從自己的實際能力出發,量力而行就行。沒有必要跟著別人去做打腫臉充胖子的事情。不能為了一個紅包而失去友誼,這就太不值得了,也可以參考下小編大學宿舍,我們提早就約定好,互相都不隨結婚份子錢,只要到時打電話通知,大家過去一起高興高興就好了。。。
香河吧因業務需要,現向全縣範圍內誠招業務經理1名,底薪4K+高提成;業務員10名,底薪2800元+高提成。
現有產品已成熟,已和眾多商家建立合作關係,得到用戶的廣泛認可。
名額有限,機會難得,歡迎有意者面談。
聯繫電話:0316-5188819 18533686018
公司地址:香河亞太城二期D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