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講究!拜登打電話給歐洲盟友:英國第一,法國第二,德國第三

2021-02-15 排頭聚焦

因為疫情依舊肆虐,美國總統拜登上臺之後的國際訪問首秀只能推遲,不過他上任後與各國領導人的通話,也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目前,拜登已經陸續與加拿大、墨西哥、英國及歐盟部分國家領導人通話。近日,也是終於輪到默克爾了!值得注意的是,拜登在與歐洲盟友的通話中,這個排序非常講究,德國被拜登排在了英法之後,歐洲第三位。

據《參考消息》1月26日報導,德國聯邦政府發言人表示,近日德國總理默克爾與美國總統拜登通話,默克爾祝賀拜登就職總統,雙方在電話中就共同抗疫、與中東國家的外交政策以及貿易、氣候政策等議題展開了討論。默克爾不僅表示對美國重回世衛組織和《巴黎協定》表示歡迎,還邀請拜登疫情好轉後出訪德國。

客觀講,比雙方通話內容更值得外界關注的,是拜登在打給歐洲盟友的電話中,第三個才打給德國。顯然,德國在拜登心目中的地位,仍不如英國和法國。

雖然默克爾與拜登的談話友好,但結合之前拜登與英法通話內容對比,就能夠發現這則通話傳遞出的信號不同尋常。首先,拜登的第一個「歐洲長途電話」打給了英國首相詹森,第二個是法國總統馬克龍,最後才是德國總理默克爾。照理說英國已經脫離歐盟,怎麼輪也是優先法德,而這恰恰表現出拜登政府對於英國的重視。

另外,在拜登與英法德三國的通話中,都談論了國際問題的議題,不過他與詹森的電話商討了美英自由貿易協定,釋放美國樂意與英國成為雙邊貿易夥伴的信號。他與馬克龍的通話中,主要言及兩國過去四年的摩擦,表示接下來將致力於修復美法兩國關係。如此對比下來,德美之間的通話就顯得過於中規中矩,只是客氣一番而已。

可以看出,在拜登心裡英法德三國的地位已經有一個名次先後。白宮之所以看重英國,是因為英國在之前不論是與美國一起禁用華為,還是率先解除對美國的報復性關稅政策,都體現出其對美國的忠心。法國總統馬克龍因為曾在歐洲防務問題上提出減少對美國的依賴,這一點讓美國記下一筆。但不管怎麼說,英法是聯合國五常有投票權,還都是擁核國家,拜登將英法比德國多看一線,還是有些道理的。

更何況,德國不但沒有像英國那樣「諂媚」,甚至還給了拜登政府一個下馬威。此前,德國並沒有迫於美國的壓力一起加入封殺華為的陣營,並且「北溪-2」項目也成為美德之間的分歧。德國在華為以及「北溪-2」的舉措,都表示其並不會無腦站在美國身後,兩國的盟友關係也不如美英、美法的堅固。更加令拜登政府難堪的是,默克爾這位鐵娘子近日警告拜登,接下來美德關係並不會因為總統的更換而一帆風順。

默克爾的這一句警告,也直接展現出美德關係的隔閡,川普之前的行為已經導致德國對美國失望和遠離。如今川普雖然下臺,但兩國的恩怨不會一筆勾銷。這次冷落德國,也是拜登對默克爾的反擊。不過,拜登雖然與德國還有隔閡,但是他「聯歐制中」的計劃並沒有改變,與英法德領導人的通話中,都有涉及到中國以及俄羅斯。

相關焦點

  • 德國首都爆發混亂後,默克爾官邸又被車撞了,歐洲局勢或要生變?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在美國大選進入終章,歐洲各國領導人迅速選邊站的背景下,德國的局勢也相應產生了變化。(一)自從拜登宣布獲勝後,德國要和美國"重修舊好"的態度越來越明顯。德國不但第一時間祝賀拜登獲勝,還表示要和拜登政府構建新的大西洋關係。德國總理默克爾更是直接給拜登打電話,變相承認拜登為新一屆美國總統。
  • 2016年全球護照免籤國數量排名:德國第一
    英國亨氏顧問公司發布了2016年全球享受免籤政策國家排名。其中,德國護照以177個免籤國家位居榜首。中國護照可享受免籤政策的排名則由2015年的93位升至87位,免籤國家數量達到50個。相比之下,相鄰的日韓新加坡都進入前十。
  • 以色列是不是美國的「重要」盟友?外媒:白宮迴避這個問題
    【環球網報導 記者 丁潔芸】以色列和沙烏地阿拉伯是不是美國的「重要」盟友?據福克斯新聞13日消息,白宮當地時間12日迴避了這個問題。
  • 拜登還不給以色列領導人打電話,有人曝光以總理「電話號碼」
    【環球網報導 記者 邊子豪】美國總統拜登上臺後,已經與多國領導人進行了通話,不過尚未與以色列總理通話,這讓一些人開始著急。
  • 德國研究所:新冠疫苗將進入第二期試驗; 疫情影響全球護照排行榜 德國等5國變第一
    德國研究所:新冠疫苗將進入第二期試驗德國保羅-埃爾利希研究所(Paul-Ehrlich-Institut)周二(9月8日)宣布,允許楊森-奇拉克(Janssen-Cilag)製藥公司對新冠疫苗進行第二期臨床試驗
  • 德法兩國接連給拜登下馬威,想和好沒那麼容易,川普挖的坑太大
    據外媒報導,法國歐洲事務部長克萊芒·博內透露,由於新冠疫苗延遲交付,法國可能會對美國輝瑞製藥實施制裁。
  • 法國總統馬克龍在與拜登的對話中,提出把中國視為「夥伴和競爭對手」!怎麼認識?
    當地時間1月20日,拜登在華盛頓正式宣誓就職,令不少歐洲政客喜出望外。
  • 德國首都爆發抗議示威,拜登或高興不起來了
    最近的歐洲局勢,似乎開始出現了新變化。從今年10月下旬開始,先是法國出現了"歷史教師當街被斬首"案,氣得馬克龍連夜趕到現場,痛批激進主義分子。法國甚至還因強硬處理此案,惹惱了不少中東國家。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就曾當眾指責馬克龍"精神有問題"。隨後,在10月底,第二波疫情突然席捲了歐洲。
  • 倫敦機場讓出「歐洲第一機場」榮譽,脫歐真的損害了英國
    」,第一個全歐洲範圍內的財經生活公眾號。,以荷比盧為基地,從事全歐洲投資併購業務。法國巴黎戴高樂機場首度超越希斯羅,成為歐洲最繁忙的機場。倫敦希斯羅機場自己總結說:英國喪失了經濟優勢。▲法國總理卡斯克特斯(中),視察戴高樂機場。希斯羅機場在最新報告中表示:」巴黎戴高樂機場首度超越希斯羅機場,成為歐洲最大的機場,荷蘭阿姆斯特丹的史基普機場和德國法蘭克福機場,緊追其後。
  • 中俄反對、歐洲盟友全跑票,美國這下尷尬了……
    最終,安理會15個成員國中,只有美國和多米尼加共和國投了贊成票,俄羅斯和中國投反對票,法國、英國以及其餘9個非常任理事國都投了棄權票,這一決議草案沒有獲得通過。表決之後,白宮方面對英國、法國、德國等歐洲盟友都沒有投票贊成表示遺憾。對此,伊朗外交部發言人阿巴斯·穆薩維發文回應稱,在聯合國75年的歷史中,美國面臨的孤立是前所未有的。
  • 接受《泰晤士報》專訪時,英國國防參謀長尼克.卡特提及中俄
    《泰晤士報》12月19日報導稱,在談及俄羅斯時,尼克.卡特稱其為英國「嚴重的威脅」。在談及中國時,尼克.卡特聲稱中國是英國「長期的挑戰」。在《泰晤士報》的報導中,除了強調尼克.卡特的辦公室有一把金色的自動步槍,還強調尼克.卡特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尼克.卡特認為,要想戰勝俄羅斯和中國,意味著英國需要一個「新的戰略」,在低於戰爭門檻的衝突中擊敗俄羅斯和中國。
  • 德國新聞 德國護照又是全球第一!居然能免籤這麼多國家
    根據Henley & Partner全年統計,在全球288個國家之中,各國護照免籤率最高的不是去年排第一的英國,也不是前年排第一的美國
  • 中國春節剛剛結束,拜登一個大動作迅速轟動世界,俄媒評價不簡單
    就在中國春節剛剛結束的檔口,美國的新任總統拜登再次行動,迅速震動世界。2月19日,美國總統拜登以視頻的方式先後出席了G7峰會和慕尼黑安全會議,在會議中,拜登直言「美國回來了」,並且發表演講拉攏跨大西洋聯盟,大力推動北約的軍事合作。和川普時期不同,拜登並不會將北約等國際聯盟協議當做談判的籌碼,動輒威脅「退群」,而是希望能夠和歐洲諸國統一戰線,共同面對「挑戰」。
  • 德國百科 歐洲反恐部隊大閱兵
    法國《查理周刊》槍擊案令歐洲國家的安全部門神經緊繃。各國在「查理案」之後有何反恐措施?
  • MOOC第七周 電影運動與流派:歐洲
    本周將首先了解上世界發生在歐洲國家的重要電影運動、電影流派。❖20世紀20年代,世界電影藝術的中心,從美國重新回到歐洲,並且產生了對世界電影發展影響深遠的「歐洲先鋒派電影運動」。❖所謂歐洲先鋒派電影運動,是指上世紀20年代出現在歐洲的一次實驗電影運動,其以法國和德國為中心,同時涉及義大利、英國等多個歐洲國家。
  • 歐洲熬過川普終於等到拜登,既期待又怕受傷害|文茜的世界周報
    終於熬過了川普長達四年的霸凌與羞辱,認為美國是最重要盟友的歐洲,終於等到了拜登。但是在期待與拜登政府重啟合作之際,歐洲普遍也認為美國內部嚴重的分裂與其他問題,將消耗拜登政府的全部精力。 一言以蔽之,就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
  • 關於中國,德國總理默克爾公布G7集體決定!
    當地時間19日,由美國、英國、加拿大、法國、德國、義大利、日本組成的七國集團舉行領導人視頻會議。德國總理默克爾在七國集團峰會後的新聞發布會上強調,全球必須加強多邊主義,七國集團希望加強與中國的合作。相關閱讀:拜登最新表態:須做好與中國長期戰略競爭準備,他本人「歡迎這種競爭」當地時間19日,美國總統拜登以線上形式參加慕尼黑安全會議。根據白宮網站當天發布的信息,拜登在會上談及外交政策時,呼籲盟友必須做好「與中國長期戰略競爭」的準備。
  • 英國再次回歸「光榮孤立」?細數幾十年來英國與歐盟的愛恨情仇
    另外英國為了防止歐洲大陸各國一家獨強影響英國的地位,也經常幹合縱連橫的事情。經過兩次世界大戰,英國實力大減,對歐洲的影響大不如前,這是歐洲各國也決定趁這個機會團結起來。就是這個時候英國決定入歐。入歐1960年,英國首次申請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EEC),遭法國總統戴高樂否決。
  • 美媒:川普已被孤立,歐洲盟友不指望美國領導
    美國《紐約時報》6月2日以此為題報導稱,在經歷了多年的被冷落和美國單邊主義之後,歐洲盟友已不再指望美國總統的領導,轉而開始背棄他。新冠疫情仍未結束,非裔黑人弗洛伊德被白人警察暴力執法致死引發的抗議活動又席捲全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