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腳步臨近,家家戶戶都忙著準備年貨,蒸年糕、包餃子、包肉丸是家家戶戶必不可少的手工活,「孩子們都回來了,大家一起做點年糕、包些餃子才有年味。」
近日,記者來到飛鸞街小弄,濃濃的香氣撲面而來,劉品金一家正忙碌著,隨著一籠又一籠的年糕出爐,香味傳遍了整個大院。
今年50多歲的劉品金做年糕已經有十多個年頭了,是村裡頭有名的蒸年糕師傅,她做的年糕甜而不膩,色澤味香,深受村裡人喜愛。
劉品金一邊招呼著我們,一邊和妹妹忙著將磨好的糯米漿裝進蒸年糕的容器裡,一拔、一放、一拍,技巧嫻熟,一氣呵成。她的兒女們也沒閒著,正忙著調配年糕的味道,一家圍在一起忙碌的身影,讓整個院子都熱鬧起來。「過年了,孩子們都回來,家裡就熱鬧,我們也高興,這樣才像是過年呀!」
「蒸年糕是個技術活,耗時耗力,孩子們都叫我不要做了,但是我覺得,過年嘛,不忘老祖宗的傳統,做點年糕,我自己心裡也開心。」劉品金說,蒸年糕的做法繁瑣卻不複雜,用5:1的糯米和糙米浸泡4個小時,再用磨漿機將其磨成漿,放進棉麻袋裡,紮緊,上面放置大石塊,主要是讓糯米漿過水。待一切準備就緒後,就可以將過完水的糯米漿放進調製味道的容器裡,加入多量的紅糖和適當的白糖。「紅糖多一點,做出來的年糕就是紅色的,看著就特別喜慶,也意味著日後的生活甜甜蜜蜜,步步高升。」
待年糕出爐,香氣四溢,讓人忍不住想嘗上一口。年糕出爐後要晾1個多鐘頭,等年糕凝固後,便可將容器取出,在年糕上灑上芝麻和紅棗。芝麻代表子子孫孫,紅棗代表紅紅火火,這樣就意味著子子孫孫日後將紅紅火火,年年高升!
年糕不僅是美食,還蘊含著深刻的飲食文化內涵。「糕」諧音「高」,過年食年糕被賦予「年年高」「一年高一年」等吉祥之意。徐珂《清碑類鈔·飲食類》引錢塘程訥齋詩「義取年勝年,藉以祈歲稔」正道出了個中含意。春節第一餐,要吃年糕,意即「一年更比一年好」。
進入臘月以後
日子好像過的特別快
回家的心情也更迫切了一些
每當看到這類畫面的時候
都忍不住想馬上返鄉
你在哪裡?回家了嗎?
·End·
責任編輯丨黃 珊
值班主任丨林翠慧
執行主編丨黃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