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蒸年糕的畫面是有溫度的。
爺爺是一位蒸年糕的好把式,記憶中熱氣騰騰的廚房裡,總是爺爺灶上撒年糕,奶奶灶下燒火,老媽在旁邊打下手,我和弟弟眼巴巴的等著搶吃新出鍋的第一塊熱年糕。後來,爺爺奶奶都不在了,再後來,老媽也幹不動了。大概有20多年了,再沒吃過老家大鍋蒸出的熱氣騰騰的年糕。
今天重陽節,是吃年糕的日子,瓶蓋憑著印象中爺爺的手法,試著自己動手蒸年糕,尋找記憶中的老味道······。
||| 蒸年糕 |||
1,首先,準備紅芸豆,紅棗和糯米粉。根據個人喜好,糯米粉也可以換成黃米麵;紅芸豆和紅棗提前泡開,紅豆煮八成熟,以不開花為宜;紅棗煮3-4分鐘即可。
2,糯米粉倒入盆中,一點點加入溫開水、攪拌,水不能太幹也不能太溼,直到面用手抓起不散,攥在手裡又不能成團為好。這個度自己細細掌握吧。拌好面後,還要細心地把所有的小麵疙瘩都搓開、搓散。
3,蒸鍋多放一點水,並找兩根繩子拴在箅子兩端,方便把蒸熟的年糕提出來。
4,箅子上鋪上溼屜布,撒一層紅芸豆。好多芸豆啊!只有自己做才這麼實惠!
5,水燒開後,均勻地撒一層麵粉,蓋住紅芸豆,直到蒸汽上來,麵粉變了顏色,再撒一層麵粉,如此反覆幾次,直到面和鍋沿大致持平。
6,大概就這個高度吧,估計有6-7釐米厚。
7,最後撒上紅棗,蓋上鍋蓋燒15分鐘。15分鐘後打開鍋蓋,用筷子多插幾個地方看看,提出的筷子上不沾面,就是熟了。用沾水的鏟子沿鍋邊鏟一圈,提著兩根繩就可以出鍋了。
8,將年糕倒扣在蓋簾上,等涼了就可以切開吃了。
9,瓶蓋上年糕嘍~~
又香又糯的蒸年糕做好了,看似簡單,卻也有一定的技術含量,拌麵那一步是關鍵:面幹了,蒸出來的年糕不粘,像發糕,總是差點意思;面溼了,水汽上不來,最後坨成一坨,就「賴了」,不成型。 俗話說熟能生巧,多試幾次,自己在家做乾淨放心的年糕根本不是個事兒~~
「 每逢佳節倍思親 」,鄉愁,就像那秋日寒意,越是佳節,越是刻骨。 老爸的小詩,與君共饗 。
話 重 陽
漫山色彩競秋霜
葉落梧桐過矮牆
剛送中秋拜玉兔
又迎重九賞菊黃
登高眺望雲深處
北雁南飛又幾行
身在異鄉為異客
人生幾度又重陽
用心吃飯,好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