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說起安公仔,大部分陸豐00後的年輕人一臉的迷茫,70後、80後、90後的則兩眼放光,只因這些印有華麗人物形象、火柴盒大小的彩印卡片,凝聚了他們的童年歡樂。
放學後圍在一起玩安仔紙,更是無數70、80後的人珍貴的童年回憶。
..
安仔紙,就是畫滿安公仔的硬紙板。在一張八開報紙似的硬紙板上面,被分割成兩三十幅畫面(通常是25幅面畫),上面畫著各式人物,大多取材於著名古典小說、連環畫、漫畫、影視作品等等。在20世紀上半葉曾風靡一時,與郵票、錢幣並稱為世界三大收藏品,但隨著社會變遷如今已經退出歷史舞臺。..
安公仔的背面一般還會印有與其正面圖像的相關語句,如果是三國人物,就會印一些這些人物說的名言或與其相關的故事,也有印的文字和正面圖像無關的,一般會印一些文字,這些文字有故事、歇後語、名言、古詩、謎語等。在信息傳播不發達的年代,安仔紙充當了百科全書的角色,成為人民學習知識、了解世界的窗口,對孩子的文化知識的增長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當然,對於孩子來說,主要是它豐富多彩的畫面,很是好看!....譬如《西遊記》的唐僧師徒就屢見不鮮,《楊家將》、《哪吒鬧海》、《隋唐英雄傳》,金庸小說的人物以及影視明星也頗為走俏。總之,畫面上無一不是膾炙人口的著名人物,或人物特寫,或打鬥場面,或輔之以場景,畫面精美,印製精良,讓人賞心悅目。但也有粗製濫造的,畫工拙劣,顏色模糊,便每受孩子唾棄。
..
在以前,孩子沒有什麼玩具,安公仔算是最常見的一種,在陸豐很多小賣部可以買到。
買到的時候,是這樣一張一張的,一角錢能買好幾張的!
很多孩子買到後,都會小心翼翼地拿起剪刀,自己動手去剪開來,比什麼事都專心!那時候孩子們都在收集安公仔,為了拿到自己喜歡的人物卡片,哪怕是親兄弟都得搶。
為了得到其他人的安公仔,孩子們主要是靠賭,利用安公仔玩各種遊戲,輸了就得把自己的安公仔給對方。每人出一張或幾張,反轉背面疊在地上,大家輪流用手來拍,誰將安公仔的正面拍翻過來,便可贏取。這種玩法有個竅門,就是將手掌拱起,狀若畚箕,用力一拍,其風力較易使安公仔翻轉。....各自拿一個安仔紙放在掌心裡,互相猜猜安仔紙裡一共有多少字,誰猜的數目比較靠近,誰就贏。....
..
吹安公仔
.
兩個人面對面坐在桌前,各人拿出一張安公仔放在自己面前,再對準自己的那張不斷吹氣,安公仔就向前輕輕地跳動,誰先插進對方安仔紙的下面,誰就獲勝。儘管這些遊戲十分簡單,而且有點「土氣」,但在我們的童年,卻像打彈子、滾銅板、車鐵圈、摜菱角那樣,給我們帶來了無窮的快樂和童趣。...
關於安公仔
基本聽到的就是這三種玩法
小夥伴們可有嘗試過其他玩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