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響
不少學生在家上網課
於是騙子便有了「商業新機」
紛紛將「黑手」伸向懵懂可愛的「神獸」們
最近,家住火炬區的小學生小萌同學(化名)為領取一個「價值不菲」的紅包,不僅刷光父母1.7萬元,還通過網貸再次被騙7千元。
2020年4月23日傍晚,小萌同學在QQ空間中發現了一個領取紅包的信息,遂通過手機QQ掃碼進入了某慶祝生日的聊天群,還添加了一陌生好友。對方聲稱其當天生日,無論是誰,只要向其轉帳,都會十倍金額返還,還向小萌出示了相關返現成功的記錄。小萌看到自己微信還有壓歲錢,遂通過微信掃碼付款將100元零錢全部轉帳了給對方,然後美滋滋的等待對方返現。
(受害人轉帳記錄一)
隨後,對方又辯稱小萌是第一次參加活動,需要繳納388元激活費後返現才能到帳。此時,意識到不對勁的小萌開始要求對方退款,遂又根據對方指引添加了退款客服的QQ。
(受害人聊天記錄一)
小萌向客服提出退款要求後,客服便以退款前需要審核監護人帳戶信息為由,與小萌發起了遠程通話。在客服一步步指引下,小萌偷偷打開媽媽手機微信,連續3次掃碼輸入了幾組「莫名其妙」的數字後,小萌才發現其已向對方轉帳付款了1.7萬元,帳戶已提示餘額不足。
(受害者轉帳記錄二)
驗證完監護人信息後,客服再次要求小萌通過手機「微粒貸」貸款6500元,否則將不退還本金。小萌出於害怕,只好乖乖滿足客服要求,但貸款前需要刷臉認證,客服又要求小萌刪除先前轉帳記錄,直接打開刷臉界面,讓其媽媽直接刷臉,刷臉完畢後,小萌再次向對方轉帳了7000元,仍舊沒能拿到退款。直到晚上媽媽看手機簡訊時才發現,共計被騙了2.4萬元,最終向火炬警方報警。
(受害人聊天記錄二)
(受害人轉帳記錄三)
小警再次提醒大家,不要隨意掃描或點擊陌生人提供的二維碼和連結,千萬不要向任何人提供支付寶密碼、網銀密碼等信息。涉及手機號碼、銀行帳號等敏感信息的紅包不要碰,尤其有的紅包甚至要求輸入密碼,這個時候大家更要看清,可能是騙子偽裝界面騙你進行轉帳。
讓孩子樹立警惕網絡陌生人的潛意識,對所有網絡陌生人打問號,慢慢形成風險意識。 青少年防電信詐騙教育要列入安全教育規劃,學校和家長共同努力。
讓孩子樹立正確經濟價值觀,積極向孩子傳達努力才有回報、付出才會收穫的正確理念。
家長要加強手機安全管理,不輕易告知孩子支付密碼、銀行支付密碼等重要信息,同時加強溝通交流,不盲目掃碼、不盲目點擊連結。
投資充值返現一律不信
公檢法來電匯款一律掛掉
網貸預付手續費一律不給
網購一律找正規渠道
刷單高額返點一律是騙局
彈出可疑連結一律不點
收到信息一律官方驗證
索要驗證碼一律拒絕
退改籤一律用官方途徑
交易前可通過公安機關「網證CTID」微信小程序向對方發起認證。賣家驗證之後,您將會收到驗證結果反饋,其中,包括賣家的自拍照片、註冊姓名、真實手機號碼、是否是本人操作等信息均一目了然。
圖/文:Lemon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