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Yestone 邑石網正版圖庫
純手工製作食品,看起來還不錯,不過安全有保障嗎?
先說結論吧:風險自負。
安全不安全,主要是兩個方面的考慮吧。
第一是有沒有故意使用不安全的原料或添加劑,比如過期甚至變質的材料,以次充好,染色,這個精那個劑什麼的。
無非就是為了降低成本以提高收益,或者為了看上去更吸引人以提高銷量等等。基本一句話可以概括,就是良心大大滴壞掉了。
第二,就是非故意的唄。
這種基本上就是原料和加工過程的安全控制,家庭純手工製作的食品,在安全控制上跟食品工業完全不是一個級別的。
食品工業裡,整個生產過程從原料到終產品,整個過程都要經過風險評估(risk assessment),每一個潛在風險點都要有控制,原料的化學和微生物分析測試,加工過程中的溫度控制,半成品在各種溫度下的滯留時間,攪拌速度,灌裝速度,終產品的物理、化學、微生物檢測等等,各種標準,各種 SOP(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標準操作流程),全都是為了食品安全和質量控制,有的公司甚至連供應果蔬的農場都有一定的控制(請參考 Nestle Gerber Clean Field Farming)。
這諸多的控制,絕大部分都是家庭純手工製作食品不可能做到的,畢竟,買菜的時候挑挑,也就只是看看賣相、新不新鮮(還是憑經驗判斷),你要是問賣菜的,「你這菜有沒有農藥殘留的檢測數據?我要看看」,人家不抽你就算脾氣好了。
有第一種情況造成的不安全,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避免的,比如根據買家評價啊什麼的,儘量找靠譜的店家。在我看來,故意使用不該用在食品裡的原料,就跟下毒也沒什麼大區別了,抓著就該判刑。
第二種情況就比較有意思了,小規模家庭純手工製作的食品,在安全性上是肯定不可能更工業化生產的食品相比的,但是,有良心,認真負責的商家,製作的食品,在安全性上的風險,與你自己在自家廚房做飯的安全風險也沒多大差別。
唯一值得特別注意的是,如果你有嚴重的過敏史,請謹慎購買。食品工業的安全控制中,很重要的一環就是 cleaning validation(呃怎麼翻譯,打掃得幹不乾淨?),主要針對的是微生物和過敏原(有的也針對化學殘留),而這種手工製作食品,一般是不會考慮到這一點的,廚房打掃的乾淨並不代表殘留的過敏原都清除了。
總而言之,可以買,但請仔細挑選,找靠譜的,風險跟你自己買菜做飯差別不大。如果有嚴重過敏史,請慎之又慎,畢竟,過敏是會死人的人。
附帶說兩句吧。
有不少人質疑工業生產的食品安全性更高這件事。稍微解釋一下,首先,我指的都是合格企業的合格產品,黑作坊請不要亂入,我說了,黑作坊那不叫做食品,那叫投毒。
另外,食品工業化要考慮的內容遠遠要比在廚房做飯多得多,畢竟,烹飪一斤肉跟烹飪一噸肉,可不是簡簡單單的增加兩千倍烹飪時間或溫度的數學問題,是要複雜很多的,而食品安全,是工業化中不能被犧牲的重要基礎,所以有的食品反而要犧牲賣相味道甚至是營養來優先保證安全,之後再通過合法使用添加劑來改善味道和顏色,用食品強化劑來改善營養。
至於食品安全出問題的新聞屢見不鮮(首先有很多是黑作坊啊喂!),嗯,就跟飛機失事的新聞似的,看新聞就會覺得,怎麼老有飛機失事。多新鮮啊,飛機沒事,新聞它也不報啊!
最後說個之前給人舉的例子吧。
業餘打打桌球的愛好者,和中國桌球國家隊的成員,誰的桌球更強?我覺得答案毫無疑問吧。
但是,桌球愛好者跟國家隊隊員,誰打失的球數量更多呢?國手們的失誤率可能只有愛好者的十分之一甚至更低得多,但是人家打的球的數量也是愛好者的百倍甚至更多。對手更不是一個級別的。所以,有可比性麼?
本內容來自「知乎」
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