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孝義新聞
王志光的「生意經」是「豆腐經」,「創業夢」也是「豆腐夢」,為了這個夢想,他在豆製品廠的經營上傾注了心血,也得到了社會的認可。
記者:你經常在這買豆腐? 恩,半年多了,感覺豆腐挺爽滑、挺嫩的。
市民:他到個(上午)九點多十點就(賣)完了,質量挺好,口感也好,還有他的人格人品都好,我和他已經成為朋友了。
這家門店在張家莊農貿市場內,是南辛莊香美豆製品廠的固定銷售點。早上六點剛過,前來購買豆腐的人便絡繹不絕。王志光告訴記者,這些顧客都是來自飯店、醫院食堂的老客戶。如果客戶需求量大,公司也會派車送貨上門。加工、銷售豆腐14年,他最大的固定客戶便是家家利超市。
在義都店蔬果區專櫃,有三個貨格裡面擺放的是印有香美字樣的產品。工作人員介紹,由於夏季溫度高,確保豆製品不變質,今天送來的200多斤產品除貨架上的外,都存放在冷庫裡。
家家利義都店工作人員 胡海強:從07年開始到現在一直都有合作,這家豆腐質量好,人們吃了感覺香嫩,一個傳一個,都過來買這個豆腐。銷售還不錯,每天拿回來的基本上到了下午就賣完了。顧客對口味有什麼需求,也可以把這個信息傳達給我們,我們再跟供應商傳達,(他們)有求必應,服務到位。
產品品質與商家服務決定著銷路。靠著口口相傳,不僅我市的家家利超市,汾陽家家利超市每天也有100斤豆乾的訂單。除此之外較大的客戶就是孝義三中和華傑中學。
王志光:現在的銷量不錯,一年均300餘噸豆子,100噸加工香乾,200噸加工豆腐,(純利潤)就是60-70萬。
靠著豆腐產業,王志光從一無所有到年收入70萬元。同樣受益的還有這個企業所在的村。在南辛莊香美豆製品加工廠裡,10餘名工人,一半以上就是村裡人。李玉敏就是其中之一。
加工車間主任 李玉敏:跟了他六、七年了,收入就是四千左右。在這裡工作比在外面好的多了,收入也高,通過他的項目可以給村民帶來可觀的效益,解決了我們的就業,我們也不願意去外面打工的,他這個項目挺好的。
創業成功了,又能幫助村民提高收入,但這並未達到王志光創業的最終理想。
王志光:咱們這會廠子優勢就是周邊環境好,廠區出發去汾陽、孝義、介休距離幾乎一樣,也就是咱可以打開三個地方發展。(目前)汾陽、介休都沒有起了規模加工的,對下一步最大、做強優勢還是相當好。
談到未來發展,王志光還有自己的想法。
王志光:現在咱的豆腐做的已經能滿足孝義周圍人。下一步再研發幾樣,豆皮、素雞、豆油皮、腐竹,還要進一步投資,投資到400-500萬,廠區還擴建。現在通過幹了二三年,地方逐步要改進,不如重新建一個,一次性投資好。(而且)現在是小作坊生產許可證,下一步就是取QS認證,(有了)這個證就是能拓延市場,把產品打的更遠,在中國哪裡都能去。
擴建廠區、擴展產品、取得國家食品質量安全認證,這些目標實現都需要大量的投資。採訪當天,王志光還談起了企業發展面臨的最大困境。
王志光:最大的困難就是經濟。咱們現在的三農政策很好,上級領導給予三農好政策,(自己)努力在集湊一部分,再發展。
王志光的豆腐夢正在一步步實現,他身上的堅持和闖勁,正是創業者最大的特點。在我們身邊還有很多像王志光一樣的年輕創業者,在這裡,媒體想說的是,創業的路註定充滿挑戰,希望政府和社會各界給予這些年輕人更多實際支持,幫助他們應對風險、度過難關,讓他們成就夢想,為社會創造更多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