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6日晚,犯罪嫌疑人李某因婚姻財產糾紛產生不滿,夥同犯罪嫌疑人張某持自製手槍,在昌平回龍觀某小區內,將北京市昌平區人民法院回龍觀法庭法官馬彩雲及其丈夫李福生(該院法警)在住所樓下開槍打死。一位人民法官在基層派出法庭15年低調而頑強的堅守,至此戛然而止。
這起震驚全國的案件已經過去整整一年時間。
「馬彩雲對工作很負責,她對法官這個職業不僅是喜歡,而是非常熱愛。」2015年3月份,曹松清從昌平法院調到回龍觀法庭當庭長。此前,他只是聽說過馬彩雲的「大名」,與其共事的一年間,曹松清才真正了解了馬彩雲。
馬彩雲殉職後,讓曹松清感到氣憤和無奈的是,很多不負責任、肆意詆毀的言論開始在網上流傳開來。「我們也進行過核查,發現網上所說的負面事件,沒有一件是真的。」曹松清說。
人民法官頭頂國徽,肩扛天平。
這不僅是一種光榮,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近年來,各級法院收案數量猛增。這反映出民眾的權利意識日漸覺醒,也表明了公眾對法律的信任感和法院調節社會關係的作用在增強。與此相對的是,部分公眾對法治精神的理解尚有待深化。
不久前,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一批典型案例,反映出法官權益保障面臨的種種挑戰:一些當事人對訴訟結果不滿,就在法院周邊拉橫幅、喊口號、發材料、放高音喇叭,或是在網際網路上誇大事實、捏造謊言,侮辱法官人格尊嚴、詆毀法院工作,有的甚至寫恐嚇信,尾隨跟蹤,暴力相向。
對於這些現象,一些法律工作者這樣講——
@律師虞敏:因為接觸平臺的嚴肅性和時間有限性,法官很難深入了解當事人的情緒和內心想法。一些當事人重實體、輕程序,信人不信法的傳統思維根深蒂固,往往對陌生的法官充滿警惕。在其敗訴後,很容易懷疑乃至報復法官。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法官:別人可以隨便指著你的鼻子罵,甚至連家人的安全都不能保證,作為法官,坐在那位置上尊嚴從哪裡來?
@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胡道才:對法官的暴力傷害,最終傷害的是法治,傷害的是我們共同營造的社會安全感。
@原長沙市中級人民法院法官伍峻民:選擇離開,並不是我有多勇敢,相反正是我的種種脆弱,覺得難以承受作為一名人民法官面臨的種種壓力,所以我作出了這樣的選擇。
法官興則法治興,法治興則國家興。
2017年2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人民法院落實〈保護司法人員依法履行法定職責規定〉的實施辦法》,細化完善了法官和審判輔助人員依法履行法定職責的保護機制,讓法官的人身安全有法可循,也因此得名「史上最強的法官人身安全保護令」。
小編有幸請到了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李少平為我們作出解讀。
@李少平:具備權威的司法體系,才能持續穩定地向社會提供公正高效的司法產品,滿足社會公眾對公平正義的基本需求。從某種程度上說,司法的權威就是法治的權威,司法人員履職行為的權威就是法治權威最生動鮮活的體現。
如果連法院都信奉「搞定就是穩定,擺平就是水平,妥協就是和諧」,只會自損權威,埋下更深的矛盾和隱患。各級人民法院領導幹部要做一線司法人員的「定心石」和「主心骨」,主動承擔壓力、抵禦幹擾,支持幹警依法履職。
對外經貿大學法學院教授徐海燕則表示,案件敗訴方的當事人之所以採取極端行為,與其法律觀念淡漠、缺乏對法律的信仰與敬畏之心密切相關。
——「法律必須被信仰,否則它將形同虛設。」
2月24日下午,在法官馬彩雲因公殉職一周年之際,北京法院舉行了「向馬彩雲烈士致敬」活動,並宣布成立北京市法官協會法官權益保障委員會。
北京市昌平區烈士陵園內,松柏挺拔,莊嚴肅穆。
弘揚法治,利國利民
逝者含笑,生人眉揚
昌法徵途,彩徹雲飛
……
願這些公平正義的「守護者」,也能得到社會更多的守護。
內容來源:光明日報「崇文創客館」工作室
本期編輯:秦浩、趙斌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