潁州晚報訊(記者 汪樂意)近日,淮河阜陽段橄欖蟶蚌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勘界立標工作正式完成,界樁的設立更加明確了保護區的範圍、邊界及功能區劃,為更進一步加強淮河阜陽段橄欖蟶蚌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提供了有力保障。
1月9日-10日,阜陽市水產管理局組織相關專家和人員通過現場實地測繪和準確定點定位規劃設計,在保護區重要路口、邊界拐點、複雜邊界點等顯著位置,共規劃安裝30個醒目的界樁。
2016年11月30日,農業部批准建立淮河阜陽段橄欖蟶蚌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橄欖蟶蚌,其它保護物種包括河蜆、背瘤麗蚌、三角帆蚌、黃顙魚、鯰等。保護區範圍西起王家壩上遊洪河入淮口,東至潁上縣關屯鄉王集村,全長88千米,涉及阜陽市2個縣8個鄉鎮,包括阜南縣洪河橋鎮、王家壩鎮、老觀鄉、曹集鎮、郜臺鄉,潁上縣南照鎮、潤河鎮、關屯鄉。從2020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生產性捕撈。
「完善界樁安裝、保護區坐標點測繪工作,讓保護區的界線更加清晰,管理權屬更加明確。」阜陽市水產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說,設置保護區界樁也增強了社會公眾對保護區界線的認知度,為更好的落實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依法開展保護區規範化建設、精細化管理等工作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