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規定到2020年底,全國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
近日,麥當勞、星巴克、喜茶率先換裝,將吸管換成了直飲杯蓋。咖啡巨頭星巴克宣布,將在兩年內逐步淘汰塑料吸管,到2020年底,全球28,000家門店都將完全禁用塑料吸管。
對於普通冷飲,星巴克將對杯蓋進行特別設計,通過一個指尖大小的淚滴形開孔,讓消費者可以無需吸管就能暢享飲品。而對星冰樂等冷飲來說,則會使用紙質吸管或可回收塑料吸管來代替。
據統計,在星巴克所有飲品的銷售中,冷飲已經佔據了50%以上。取消使用塑料吸管,相當於一年可以減少10億根塑料吸管的消耗。
禁用吸管的範圍不僅僅局限在國內,麥當勞也於日前宣布,將於明年在英國和愛爾蘭地區全面使用紙質吸管,並在美國部分地區試行。希爾頓(Hilton)、萬豪(Marriott)和凱悅(Hyatt)等連鎖酒店計劃停止使用塑料吸管……
2015年,一個科學家團隊從一隻太平洋麗龜的鼻孔中取出一根塑料吸管。
由於吸管堵住了海龜的一個鼻孔,它看上去似乎有些呼吸困難。吸管是從消化道誤入了呼吸道,然後鑽進了這隻爬行動物的鼻孔裡。
根據今年一月份的相關報告稱,在多達5.25萬億件的海洋垃圾中,吸管「功不可沒」。不單單是塑料吸管,包括塑料吸管在內的塑料垃圾導致的海洋汙染,讓海洋生物們苦不堪言。
印尼Kapota島海域曾發現一頭9.5米長的抹香鯨屍體,據當地環境與林業部的消息,這頭抹香鯨的肚子中發現了大約5.9公斤的塑料垃圾。
一隻小海豹趴在海灘上曬太陽,脖子卻被橙色漁網死死纏住,硬生生地被勒出一個凹陷的圈。
宏都拉斯羅阿坦島附近有個臭名昭著的「塑料海洋」,外賣餐盒、塑膠袋、足球、牙刷、電視機和鞋子等垃圾充斥其中,海面幾乎不可見,生活在那裡的海洋動物深受其害,一不小心就會陷進致命陷阱。
許多的海洋生物體內檢測出了塑料微粒,當這些生物流入市場,最終危害的會是誰呢?
塑料吸管是一項標準的現代發明,儘管幾個世紀以來人們一直在使用不同類型的圓筒來吸收液體,比如中空的草或金屬細管。
紙質吸管最先出現,然後是可以彎曲的吸管,最後到20世紀60年代,塑料吸管開始普及。據估計,僅在美國每天就有5億根吸管被使用;在我國,去年塑料吸管累計產量近3萬噸,約合460億根。
塑料吸管,通常在一次使用後被扔掉,它們似乎無處不在,很多最終進入了世界各地的海洋。它們是海灘被清理時發現的五大垃圾之一。據由美國海洋保育協會發起的統計,2015年全球超過79萬的志願者從海岸撿到了超過43萬根塑料吸管。
好在,吸管可以在大多數情況下不被選擇。對於那些需要或想要一根吸管的人來說,紙質吸管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現在科學家還研發了出一種用新型可降解塑料製成的吸管,這種塑料由植物製成,可以生物降解。另外,還可以選擇一些用玻璃或者金屬製成的可重複使用吸管,在去餐廳或者咖啡店時隨身攜帶。有些地方甚至有竹子、木瓜樹葉和一種新型可食用的可生物降解秸稈來製作環保吸管。
這些吸管對環境都能起到很大的保護作用,缺點就是貴!可降解吸管的價格為每根4美分,紙吸管為每根6美分,可重複使用的玻璃吸管為每根50到60美分,而普通塑料吸管的價格為1美分。
塑料製品給我們的環境帶來了巨大的威脅,禁止塑料吸管的使用是環保路上的重要一環。塑料吸管帶給我們生活的便利毋庸置疑,但是絕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
所以,下次你買飲料的時候,再好好想想你的吸管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