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過年了,我也即將踏上歸去的列車,回家過年。
提到家鄉,很多人想到的是交通不便的山村,但我的家鄉,在皖北的農村,方圓百裡,一馬平川,沒有山,也少有水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平原也是有好處的,沒有山體滑坡,少有地震,交通便利。就拿這次疫情來講,很多村莊可以挖坑斷路,完全封閉,但我們村只能安排人站崗登記往來人員信息,畢竟,南北方向縣道穿村而過,東西方向也是幾個村子來往的唯一交通要道。村子不大,一百戶左右,300人左右,出了很多學子,遍布華夏內外。村子裡面修了很多水泥路,發展起來了,很多鄉親搞起了大棚溫室種植,主要種植油桃,成熟後上市價格可以達到二十多元甚至三十多元一斤,實現了增收致富。我們那個縣,秦朝時候的碭郡,現在是全國十大水果生產強縣,金氏世界紀錄世界最大連片果園,世界馬術比賽舉辦地。小時候,主要活動範圍是我們村子,偶爾去一下鄰村或者親戚家村子。村子裡面什麼都有,有桑葚樹,可以爬上去摘了吃,不知道現在還有沒有了,桑葚是小時候少有的幾種零食之一。還有洋槐樹,蒸洋槐花吃,那可真的是香啊,很多年沒吃過了,省城的菜市場也有賣的,網上也有,城裡環城路上也有,但都沒有家鄉的味道。千滋百味,最念還是家鄉味。
現在,村裡那些小時候的玩伴,大都已經結婚有了孩子,還有我們幾個讀了大學走出村子了的未婚,也許這就是知識改變命運吧。他們和我們,互相羨慕著對方的生活,都在艱難而努力的打拼著,生活著。還有那些看著我們長大的長輩,每次春節去拜年,都會講起我們小時候的一些事情,那時候真的很難。也有一些長輩,年紀大了,已經再也見不到了,村子在變,村子裡的人也在變。走了的,留在了記憶中;嫁進來的,互相不認識。還有同齡人的孩子,多年以後是不是也會和我「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就像小時候的我也不認識那些當時已經在外求學或者工作的村裡人一樣。村子,十五年前還大都是磚瓦房,現在已經隨處可見別墅式小樓,人民生活越來越富足。從村子到鎮裡,路不遠,幾裡路,算是相鄰著,往來非常便利。鎮裡街上逢雙數便是集市,各種商品,應有盡有。現在又有了商場超市,逢不逢雙數的都可以過去買一些東西,到縣城也不遠,30來裡地,開車半小時可以到,縣裡還有安徽第一個縣級萬達廣場。
第一次遠離家鄉是2013年9月,南下4000裡路去廣東求學,時光荏苒,至今已經快8年了,工作也已經4年了。工作在外,總不免會想起家鄉,也就有了鄉愁。從前車馬慢,如今高鐵達,有直達省城的高鐵,2.5小時;也有直通省城的高速,4小時路程;便利的交通,讓一切都不是問題。
家鄉,一年最多在春節回去一次,每次也只能呆上幾天,陪陪父母,和街坊鄰居聊聊,就又匆匆趕回城市,包裹在高樓大廈中,如螻蟻一般,等待著下一個春節回家過年。終於有一天,在城市安了家,逢年過節把父母接過來一起過,也就很少回去故鄉了。故鄉可能會越來越生疏,但也會越來越想念。這份想念,也會在多年以後止於我們這一代,下一代的人知道什麼呢?鄉下沒有他們孩童時代的玩伴,沒有他們熟悉的人,熟悉的地方,甚至都不屬於他們,不是他們的家鄉故鄉。
文/Mr.益舟 版權所有 轉請注出
往期好文:
就地過年,就地易,過年難
來合肥一場,我賭了,希望我能贏
【益舟】致漂泊在外苦苦打拼的你
回城:「愛的行李箱」
春節與春運:天南地北,東奔西走
母語--我走遍天涯海角必備的行李
【回家過年】春節,有些人為什麼不回家?
投稿、廣告投放聯繫管理員微信號 :zlq1835115318
【微信公眾號:益舟竹苑】
山川風景,旅行故事,情感心情,新聞熱點,
公益愛心,廣告傳媒,網絡技術,電腦達人。
來吧,讓路上有你!
管理員 益舟竹苑公眾號
【百度百家號:益舟竹苑】
益帆風順,天下行舟!用鍵盤敲打文字,用文字觸動你的心!
益舟竹苑百家號 益舟竹苑
感謝路上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