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在武漢》全片
節目文字版
第一部分:重啟的生活
字幕:武漢大學 4月30日
【解說】
這是時隔3個月後,蒂莫·巴爾茨教授第一次回到武漢大學。
【現場】
工作人員:鄂健委的健康碼是吧?
蒂莫:對,支付寶也可以,但是我沒有支付寶。
【解說】
此前5天,湖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了在鄂外籍人員申領健康碼的流程。綠碼在手,讓這位德國教授的出行方便了很多。
【解說】
4月底的武漢正在逐漸恢復正常秩序,但高校複課尚未開始,這裡的疫情防控與入校人員管理仍十分嚴格。
【現場】
工作人員:三十六度一,你可以掃一下那個碼嗎?
蒂莫:可以給你看這個。
【現場】
蒂莫:我們什麼時候正式開學,你也不知道吧?
【解說】
蒂莫任教於武漢大學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現場】
蒂莫:這可能是四個月來我第一次見到你,你是我遇到的第一個同事。
記者:您也是老師嗎?
工作人員:我是管理人員,為他們專家服務的。
【現場】蒂莫·巴爾茨 武漢大學教授
蒂莫:這是我們的實驗室,你都已經到這裡了,我們要向你介紹一下。這個衛星是我們實驗室在2018年發射的,它是我們自己的衛星,我們對此非常驕傲。
【解說】
經過向學校的特殊申請,蒂莫得以短暫地重返校園,今天,他要去一趟自己的辦公室。
【現場】
蒂莫:你得打個電話,可以幫我打個電話嗎,因為你能比我解釋得更清楚。
管理人員:我們的老師要過來取東西。
蒂莫:好,謝謝。
【採訪】蒂莫
記者:你要去取什麼東西?
蒂莫:我的電腦。
記者:就一臺電腦嗎?
蒂莫:還有幾塊硬碟。應該不會花太長時間。
記者:在樓上嗎?
蒂莫:是的,在三樓。
記者:平常這邊是上課的地方是吧?
蒂莫:對,1樓和2樓(是上課的地方),我們是3樓。
【解說】
校園重啟還沒有明確的時間表,蒂莫的授課只能在家中通過網絡進行。而他此行的目的,是要將辦公室的電腦帶回家中。
【現場】
蒂莫:這就是我的辦公室,謝天謝地,我離開的時候沒有弄得很髒。我也不知道現在會有人來拍攝。這些是我要帶走的,我要準備一下把這些東西帶走。
【現場】蒂莫
蒂莫:三個月了,灰塵很多,這些就是我要帶走的。我可能得再上來搬一次。
【解說】
2008年,蒂莫受聘於武大進行科研和授課,他已經在這裡工作12年了。
【現場】蒂莫
蒂莫:和我的辦公室自拍,看起來有點傻,但是不管了。
記者:你知道下次再來是什麼時候嗎?
蒂莫:我真的不知道,這也是我要拿走這麼多東西的原因,可能是3周之後或4周之後,或者整個夏天我都要待在家裡。我們走了,再見我的辦公室。
【解說】
儘管不舍,蒂莫還是要離開辦公室了。從寒假至今,他一直在武漢的家中隔離。對蒂莫而言,真正重返校園還需要繼續等待。
字幕:武漢永旺夢樂城經開購物中心
【現場】酒井俊郎
大家下午好,現在我們進行每日例會,今天我們超市 12點鐘的實時客流量,比上周同期增長了130%,後天將進入五一假期,為了更好服務來館的顧客。
【解說】
相對於大學複課的艱難,武漢市商場的復工從3月底就陸續開始了。酒井俊郎是這家商場的總經理,非常時期為了避免接觸,大部分的工作會議都像這樣以視頻的方式進行。
【現場】酒井俊郎
餐桌之間的距離要相隔1.5米至2米,另外大型餐廳的員工是必須要接受核酸檢測的,接下來餐廳的客流量肯定會大量增加。
【解說】
4月29日,商場堂食服務剛剛恢復,疫情期間堅守武漢的總經理酒井俊郎,等待這一天很久了。
【採訪】酒井俊郎 永旺夢樂城武漢經開購物中心總經理
之前我們貼出的是「武漢加油」的海報,不過現在我們把「加油」換成「堂食回歸」。
【解說】
對酒井俊郎而言,堂食恢復絕非換一張海報那麼簡單。五一小長假即將到來,商場客流量可能急劇增加,疫情防控的難度給酒井俊郎帶來巨大壓力。
【採訪】酒井俊郎
我們購物中心只要有一名感染者出現,就將導致我們整個購物中心停止營業,所以我們必須要抓好防控工作。
【解說】
酒井俊郎在武漢工作了3年半的時間,他負責管理的這家商場,是日本零售集團永旺株式會社在中國規模最大的購物中心。
【採訪】酒井俊郎
我們現在要去的地方是萬達廣場,這是武漢比較大的購物中心和步行街,我們之前去的時候,那邊經常沒法停車。
【解說】
對生活在漢口的酒井俊郎來說,穿越長江,去武昌的商業區逛街探店,這不是生活所需,而是工作的一部分。
【採訪】酒井俊郎
因為他們在武漢這個地區,可能屬於較早開始復工的商業社區,所以我們就想去學習一下,已經開業的店鋪是如何做好防疫工作的。
【現場】酒井俊郎同事
這裡顧客已經很多了,而且今天還只是一個普通的日子。
【解說】
與酒井俊郎同行的是負責餐飲事務的員工和日語翻譯。
【現場】酒井俊郎及同事
也是要確認一下每個店鋪的情況,比如說他們門口做的一些消毒的措施,或者是分類登記的一些記錄,我們也可以借鑑一下是不是,他們那個消費券我們試一下能不能領,大概是什麼樣子的消費券,我們目前考慮是從5月1號開始,提供幫助顧客購物的手段,用消費券等形式。
【解說】
酒井俊郎認為,只有以顧客的身份體驗商區,才能更好地學習同行的經驗。在萬達廣場,他發現了一家餐館的做法非常值得借鑑。
【現場】
酒井俊郎同事:可以把員工的體溫放在這個地方,然後在這個地方貼出來,今天員工體溫是多少,今天工作的員工體溫分別是這些。
【解說】
雖然是逛街,但酒井俊郎要求,好的做法要拍照和做筆記。1個小時後,他們逛完了漢街和萬達廣場幾乎所有的餐飲企業。
【採訪】酒井俊郎同事
我們借鑑了一下,需要做的幾點,一個就是說我們要張貼一下最大的店內的人數,還有就是員工他們測溫等等這塊兒,其實每個店鋪都有統計表,我們可以把它展示到門口,這樣顧客他進去的時候,就會比較放心。
【採訪】酒井俊郎
其實最主要的事情就是我們要如何向顧客傳達安全安心的這樣一個信息。
【解說】
下午4點,酒井俊郎和同事離開漢街,準備返回永旺夢樂城,今天晚上恐怕要加班了,他們要把這裡收穫的經驗,立刻轉化為自己商場的切實舉措。距離五一假期只剩兩天,執行力和細節,對酒井俊郎來說至關重要。
第二部分:隔離的歲月
【現場】
蒂莫:兩杯,兩杯熱的咖啡。
【解說】
離開辦公室的武漢大學教授蒂莫開始了一段悠閒時光。在校園外的咖啡館,他與同事史蒂夫相約見面。
【現場】史蒂夫·麥克盧爾
1月、2月、3月,現在是四個月沒見了。
【解說】
蒂莫和史蒂夫同在武漢大學教書,每周約一次咖啡,是兩位外籍教授長久的默契。但過去4個月,受疫情影響,他們各自隔離在家,無法相見。拍攝的這天,這家咖啡館第一天對顧客開放。
【現場】
史蒂夫:有點艱難,你懂得,不那麼容易。
蒂莫:戴著口罩喝咖啡有一點複雜。
史蒂夫:我覺得我們應該打開口罩,安全地喝咖啡。
蒂莫:我們應該有個專業的口罩,裡面帶吸管的那種口罩。
【解說】
重聚的喜悅中依然帶著小心翼翼,但美味的咖啡和逐漸回歸的生活,正讓蒂莫和史蒂夫放下恐懼。
【現場採訪】史蒂夫·麥克盧爾 武漢大學教授
咖啡是生活必需品,無咖啡不生活。我覺得一步一步,我會開始走出來,與人相見,我感覺越來越安全。兩周前,我還感覺出門不太安全。
【解說】
史蒂夫是美國人,他獨自居住在武漢的一間公寓。2月底,總臺CGTN的記者曾到史蒂夫的家中探訪。
【現場】
記者:你好,你過得怎麼樣?
史蒂夫:請進。
記者:我給你買了一些東西。
史蒂夫:太棒了,有物資。
記者:我知道你很需要這個,咖啡。
史蒂夫:對,我的咖啡沒剩多少了。
記者:你遺憾自己沒有早點離開武漢嗎?你完全可以離開武漢的?
史蒂夫:我為什麼要離開呢,我的工作在這,我生活在這裡,至少現在是在這裡,為什麼我要離開呢?
【解說】
為避免病毒傳染,按照當時武漢市的要求,所有社區關閉,史蒂夫必須居家隔離。
【採訪】
記者:你覺得這是反應過度還是有做得不夠的地方?
史蒂夫:我認為特別好,我不認為這是反應過度,因為正是事情一發生就立刻採取舉措,所以我們才是安全的。
【解說】
不過,對於幾乎從不自己做飯的史蒂夫而言,居家隔離必須要解決食物補給的問題。而他的家裡此前不僅沒有食物,甚至連電飯鍋都沒有。
【採訪】
史蒂夫:有志願者帶我去商店,買了電飯鍋,所以我能煮飯。他們幫我接通了煤氣,確保我的爐子能用一個月。然後他們和我去商店幫我買食品。
【解說】
史蒂夫幾乎不會講中文。疫情期間,社區志願者成了史蒂夫隔離生活順利運轉的關鍵。
【現場】
志願者:我是每天給你發信息的市志願者。
史蒂夫:很高興見到你,我都是從你的信息中了解情況。
史蒂夫:我的網絡連接有問題了。
志願者:是因為欠費了嗎?
史蒂夫:不,我繳費了。
志願者:有線網絡沒問題,但是WIFI網絡不能使用是嗎?
史蒂夫:是的。
志願者:那應該是路由器的問題。
【採訪】史蒂夫·麥克盧爾 武漢大學教授
史蒂夫:在武漢的人們做出了難以想像的犧牲,社區志願者則冒著風險來幫社區維持人與人之間的連接。
【現場】
蒂莫:你還要玩對不對。他不回家我回家,他還要玩。
【解說】
與孑然一身的史蒂夫不同,蒂莫與妻子和兩個孩子一起在武漢生活。
【採訪】蒂莫妻子王麗
我自己本身是文科生,學術上和他沒什麼共同語言,因為他的東西我完全看不懂。但是我們會有一部分獨立的世界,也會有一部分交匯的世界,像運動啊、小孩教育我和他都非常注重。
【現場】
蒂莫:就是那個恰恰舞,你還會不會。
王麗:三個月沒跳了。
【解說】
王麗與蒂莫在德國相識,在武漢成家,兩個孩子如今都在武漢讀小學。王麗說,當新冠疫情暴發之初,像他們這樣的跨國家庭,有一些選擇了離開中國。
【採訪】蒂莫妻子王麗
王麗:我們有朋友去法國了,她先生是法國人,他們就走了,我覺得這也可以理解。他們孩子大概剛出生才六個月,他們特別害怕會不會危及孩子。
記者:這個對你們兩個來說,心理上會有什麼影響?
王麗:沒什麼影響,人家有人家生活,你有你的決定。
【解說】
今年1月,當新冠疫情突然襲來,面對未知的風險,蒂莫也曾有過恐懼。
【採訪】莫蒂
我一大早就開車去超市,像很多人一樣,我也開始恐慌性搶購。有一兩周的時期,我有點強迫症了。每天早晨我醒來,我都覺得自己肯定感染了,雖然我根本就沒發燒,我們每天都測體溫,我也不知道,但就是感覺不對,真的是心理作用。
【解說】
當時,莫蒂一家面臨著留在武漢還是返回德國的雙重選項。
【採訪】蒂莫
蒂莫:不想離開的主要原因是,我們的家在武漢,我們在此生活多年,我們不想離開。
記者:這不是一個艱難的決定嗎?
蒂莫:真的不是一個艱難的決定。我和我妻子,都達成了共識。我們迅速決定不離開武漢。
【採訪】王麗
中國控制各種突發狀況的能力並不差,我們小區消毒和物資的配發和配送都不錯,都管理得非常好。
【解說】
王麗是一名幼教老師,蒂莫是大學教授,平日裡,忙於工作的他們沒有太多時間關注孩子的學習狀況。在這個最長寒假裡,選擇留在武漢的他們,有了更多時間陪伴孩子。
【現場】
蒂莫:平常我們都會往那邊走,但是現在那邊關閉了。這是社區團購配送食物的地方。
記者:現在還開著呢,是嗎?
蒂莫:還有還有,還是很方便。
記者:所以你現在也在這裡買菜。
蒂莫:很少,現在很少。
記者:我還以為這個都撤了呢,現在還有啊。
工作人員:小區還沒解封呢。
【解說】
武漢採取的社區封閉和居家隔離,讓這一家四口的生活發生了改變。蒂莫認為,當時這樣的做法是非常必要的。
【採訪】蒂莫
其他國家也會採取封閉管控,但是沒有武漢這麼嚴厲。我相信這是必要。雖然我不是醫學專家,但是我相信這些舉措對於昨天(4月26日),醫院清零是非常必要的,最後一個病人離開了醫院,所以在武漢醫院裡零病例了,我想這是一個很大的成果。
【解說】
疫情之下,一家人嚴格遵守社區規定,隔離在家,足不出戶,與其他武漢居民並無不同。但蒂莫遠在德國的親戚朋友,非常關心他在武漢的抗疫生活,還有德國媒體對他進行了採訪。
【採訪】莫蒂
是的,他們會擔心。我們要解釋也很簡單,我們待在家裡,我們基本不出去,所以我們也是安全的,我想他們能夠理解我們。也有些事情很難解釋,你需要解釋許多,比如社區啊什麼的,他們(德國)沒有在線團購下單這種東西等等,所以有時需要解釋很多,讓他們理解。
【解說】
蒂莫說,他努力向媒體呈現自己在武漢的真實生活狀態。而當新冠疫情在德國暴發後,他和家人也試著將自己在武漢親身體驗的抗疫經驗通過媒體分享給更多的人。
【解說】
在德國的兒童電視節目上,蒂莫告訴觀眾戴口罩的重要性,他也讓孩子用德語向德國的兒童展示怎樣佩戴口罩。
【採訪】蒂莫
我們應該戴口罩嗎?是否他們有用?之前我和朋友們討論過口罩的使用和嚴重性。有些人說,有什麼大不了的。我要解釋,這真的是一個嚴重的疾病,即使你年輕、喜愛運動,你也不想去送死吧。即使你是輕症患者,你也要在醫院治療兩周。總是有關於口罩的討論,我想現在各個地方的人們越來越理解戴口罩的事情了,我也希望如此。
【解說】
根據湖北省2018年發布的數據,在武漢居住生活的外國人約1.5萬,平日裡,在楚河漢街、在光谷、在武漢大學周圍,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疫情期間,有些外國人離開了這座城市,但也有不少人選擇留下,他們與武漢一起,度過了一段特殊的抗疫生活。
【現場】酒井俊郎
這條江是漢江,聽說是長江最大的一條支流。
【解說】
漢江江畔的這條步道,是酒井俊郎常來散步的地方。
【現場】酒井俊郎
在這邊散步心情愉悅,因為在這兒散步感受不到疫情的緊張的氣氛。
【解說】
在武漢生活三年多了,酒井俊郎說,他喜歡這裡的人,這裡的美食,這裡的風光和人文景觀,這也是他選擇留在武漢的重要原因。
【採訪】酒井俊郎
酒井俊郎:這些都是我去過的地方。
記者:圈是貼上去的我看。
酒井俊郎:本來所有的省我都要去看看,現在因為疫情暫時實現不了了。
【解說】
一間酒店式的公寓,對一人生活的他來說已經足夠了。
【採訪】酒井俊郎
最近腰部不太舒服,每天會把這個戴上,因為一直長期坐在這個地方,感覺腰部有點勞損,疫情不能去醫院,所以一直忍著,疫情恢復了之後才敢去醫院。
【解說】
我們前來拍攝,是近兩年酒井俊郎家中第一次迎接客人。他說,平日裡大多時間是在購物中心忙碌,這裡只是晚上睡覺的地方。因為疫情,他有更多的時間居家辦公。
【現場】酒井俊郎
這裡的箱子是物資,是日本大使館郵寄給在武漢居住的日本人的,比如說洗手液消毒液,還有吃的東西。
【解說】
居家的日子裡,酒井俊郎見證了疫情暴發初期的嚴重態勢,也守望著這座城市逐漸走向復甦。
【採訪】酒井俊郎
現在從這裡可以看到很多行駛的車輛,但是疫情期間,那個地方是被攔住的,基本上沒有車輛能夠通行,眼前的這棟建築是醫院,當時也是有很多的患者被運送過來,也會有很多的急救車,這你都能看到是嗎,能看到,大概武漢封城一周左右,我從新聞上看到這個消息,當時對面的窗口,有很多武漢市民都出來喊「武漢加油」,我就在這裡看到他們喊,「武漢加油」「武漢加油」,我也在這裡一起喊,「武漢加油」,你也跟著一起喊,是的。
【解說】
疫情暴發初期,他所在的永旺集團日本總部建議武漢員工返回日本,但是,酒井俊郎卻選擇留了下來。
【採訪】酒井俊郎
因為我是自己向總部申請駐外工作,來到武漢工作,我有了武漢這邊的朋友,武漢是我工作的地方,也是我居住生活的地方,同時我不知道什麼時間可以復工,如果開始復工,我就必須馬上投入工作。
【解說】
雖然從1月底開始,酒井俊郎負責的購物中心就處於關閉狀態,但他的工作卻沒有因此而停止。
【採訪】酒井俊郎
最開始以為會變閒,但是相反變得更忙了,真的嗎,會忙到那種程度嗎,郵件和線上會議都有所增加,但主要還是電話,會有很多電話打過來,我之前從來沒有對員工們進行過身體狀況的管理,現在要管理這些事情。
【解說】
作為購物中心的第一責任人,酒井俊郎每天不僅要追蹤掌握購物中心內近三百家門店幾千名員工及家人的健康狀況。此外,物業、保安、消防等各個系統也需要他隨時保持聯絡。
【採訪】酒井俊郎
記者:你現在工作佔多少生活佔多少?
酒井俊郎:現在的情況是工作佔80%90%左右,但實際上一半一半吧,在家裡其實什麼都做不了,在家除了做飯吃飯睡覺以外,基本上都是在工作,真的是12個小時都在這裡一直坐著。
【解說】
在政府和企業的不斷磨合下,酒井俊郎說,他們已摸索出一套實用的防疫體制。在疫情全球蔓延的背景下,他們在武漢的經驗成為海外經營者的學習模板。
【採訪】酒井俊郎
現在中國已經有了抗疫的經驗,這些經驗應當被傳達出去,不僅是超市、購物行業,還有許多其它的行業,也有許多的抗疫經驗可以進行借鑑,比如說學校,所以我們要告訴大家武漢的經驗是什麼,這次我們也會將自己總結的防疫經驗,介紹給海外。
【現場】
兒子:早上好。
酒井俊郎:早上好,今天學習了嗎。
兒子:學了啊。
酒井俊郎:學什麼了。
兒子:學了英語。
【解說】
酒井俊郎的兒子今年在東京讀高三,現在面臨著日本疫情和申請大學的雙重壓力,按照計劃,他將申請來中國讀本科學位。
【採訪】酒井俊郎
記者:舉的牌子是什麼?
酒井俊郎:中國加油爸爸加油。
【解說】
酒井俊郎的家鄉在日本東京,妻子和兒子都生活在那裡,春節前,他本打算3月份錯峰迴日本探望家人,但隨著疫情的蔓延,如今酒井俊郎沒有明確的回國時間表。
【現場】酒井俊郎
今天我們開會的時間有點早,明天開始就要進入五一假期。
【解說】
探訪的這天,是五一假期前的最後一個工作日。雖然輪休,但酒井俊郎還是要在家中遠程開會,布置工作。
【採訪】
酒井俊郎:理論上來說,我們已經做好了準備,但是說實話,我們做得還不夠還要繼續努力。
記者:你是不是那種完美主義者?特別要所有事情都做得特別精細的。
酒井俊郎:我就是比較愛操心。
【解說】
五一馬上到來,他要到購物中心再確認一些關鍵環節的準備工作。
【採訪】酒井俊郎
可能不光是我自己,大家可能都是有非常想出去工作的,這樣一個心態,能夠恢復日常工作,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第三部分:勞動節的忙碌
字幕:5月1日,武漢
【現場】安柏然
雖然我真的很喜歡走路,一個月前我在武漢走了很多路,今天天氣已經熱多了,今天馬上要33度了,所以我們只能選擇打車了。
【現場】安柏然
導遊圖有英文的嗎?有的,厲害。
【解說】
五一小長假第一天,安柏然和同事從上海來到武漢旅遊,這是一個月內,他第二次到訪這座城市。
【視頻資料】安柏然 4月9日Vlog
現在是晚上9點左右,這是我第一天到達武漢,我想出去看看,看看現在晚上的武漢是什麼樣子。
【解說】
安柏然來自紐西蘭,是上海日報的專欄作者。4月9日,武漢「解封」第二天,安柏然被報社派到武漢出差,他用視頻記錄了當時的武漢。
【採訪】安柏然
因為我們要拍上海日報的一個vlog。那時候我還是以為他們會很快就出門玩一玩,所以我還是以為這裡會很熱鬧。到這邊的話就發現人家不太願意出門。
【視頻資料】安柏然 Vlog
我參觀了武漢的許多街道,包括這個藝術裝置,它似乎給武漢人提供了「熱鬧」的感覺,這對中國人來說非常重要,卻在武漢人民最近的生活中缺失。
【解說】
上次,安柏然在武漢待了3天,他記錄了長江江灘、漢街、黃鶴樓當時的狀態,他的武漢影像日誌獲得了數百萬的點擊量和上千條評論。
【資料】安柏然Vlog
我有幾個小時的時間去參觀武漢的一個著名地標,黃鶴樓。這是我能夠靠得最近的距離了,武漢的文化場所依然關閉。
【解說】
黃鶴樓是安柏然上次離開武漢前的最後一站,那時這裡還處於關閉狀態。
【現場】安柏然
我們上次好像是從那邊拍的,有個門,是工作人員的入口。
【解說】
如今,安柏然再次來到武漢,這回他沒有工作任務,只是趁著五一假期來到處看看。黃鶴樓剛剛對公眾開放,安柏然預訂了門票,他要彌補上次的遺憾。
【現場】安柏然
好了,我們終於到達黃鶴樓的第五層了,要走一段路,但是一旦你到了這裡,就會發現風景是非常值得一看的。
【採訪】安柏然
我聽說黃鶴樓樓的歷史非常長。比如說在過去他被燒掉或或毀掉六七次,然後每一次都回來了。所以我覺得跟武漢有點像吧,我想武漢這座城市,也會像黃鶴樓一樣恢復的,比過去更好,我認為黃鶴樓有點像是武漢的比喻。
【解說】
上次來武漢時,餐廳還沒有開放堂食,安柏然在網上叫了熱乾麵的外賣。
【視頻資料】安柏然4月10日Vlog
我想嘗嘗這道著名的小吃,叫武漢熱乾麵,是一種熱的乾麵條,幹意味著沒有湯,因為武漢你不能去那裡堂食,只能叫外賣,所以我一個人坐在我的酒店房間裡。聽起來有點悲慘,但我不介意,讓我們嘗嘗味道如何。非常棒,我很喜歡。
【解說】
這次武漢的餐飲堂食已經陸續開放,他特意約了武漢朋友,去餐廳吃小龍蝦。
【現場】
武漢朋友:這個是我們的油燜大蝦。
安柏然:你們最近都是在家裡是吧?
武漢朋友:上周基本上可以出來吃飯了。
安柏然:所以你們沒有擔心什麼的?
武漢朋友:就是儘量不跟其他人接觸,不跟陌生人接觸,然後自己做好防護就好了。
5月1日 永旺夢樂城
【現場】
酒井俊郎:那個把這個搬出去,馬上開業了,幾點鐘了還等一下,快點快點,你這樣擋住顧客了啊。
【解說】
5月1日早晨,永旺夢樂城即將開門迎客,酒井俊郎和助手在對餐飲店鋪進行開業前的最後巡查。
【現場】酒井俊郎
這裡剛消完毒,會有點滑。我們是10點才更換,這是昨天的。這個注意一下消毒區的水,不要搞到這個地方,你看這個地方如果有水也是容易摔倒的。好,我馬上弄一下。
【解說】
小長假第一天,預計人流量會急劇增加,餐飲門店的消毒和測溫工作是酒井俊郎巡視的重點。
【現場】酒井俊郎
酒井俊郎:這個弄得很好,這個有點礙事,不知道這是什麼。
助手:您好,這邊蠻好的,但這個有點太佔位置了。
酒井俊郎:這個是賣東西的嗎?您把消毒的物品整理一下,然後移動個位置,把這些東西集中放在一起。
助手:你把柜子換一下吧。
酒井俊郎:今天會有很多客人,大家多多加油。
助手:今天五一第一天要開始了,客流量比較多,好好加油一下!
【解說】
開門時間臨近,巡查完這一層的餐飲店鋪,酒井俊郎和同事匆匆趕往商場入口,在那裡,第一撥顧客已經在排隊等待了。
【解說】
早晨10點,購物中心準時開門。
【現場】酒井俊郎
早上好,歡迎光臨……早上好,歡迎光臨……
【解說】
5月1日這天,武漢的最高氣溫超過30度,來到購物中心的人數在不斷增加。迎賓過後,酒井俊郎繼續巡查餐飲店鋪,他要在午飯時間前完成所有的巡視工作。
【採訪】
今天我們的客人很多,有很多要做的事情。
【解說】
中午11點半,酒井俊郎和同事回到了工作區。
【現場】酒井俊郎
我們這邊為了防止顧客的感染,防護工作還要進一步加強。比如今天也特別熱,但是我們商場的空調目前不能全部打開,所以這一點我比較擔心,這個點要引起注意。
【解說】
5月1日上午,商場的客流量已經超過了3萬人。對酒井俊郎來說,這樣的數據既讓他高興又讓他背負著壓力。小長假才剛剛開始,酒井俊郎的忙碌遠沒有結束。
【現場】蒂莫
你們好,你們正好在課間的時候來了,我們有15分鐘的課間休息,然後再接著上課。
【解說】
5月1日下午,當我們來到蒂莫家中時,他的網課剛好課間休息。趁著休息,蒂莫趕緊下樓,他要拿些飲料補充水分。
【採訪】蒂莫
記者:上網課的時候你能喝水嗎?
蒂莫:不能喝。我不會課上喝水。事實上是可以喝的,我可以關掉攝像頭,只展示課件,這樣就沒人能看見我。我還可以短暫地關掉聲音,我想我可以這麼做,但是我不會這麼做。通常只有一個半小時,我還是會堅持一下吧。
【解說】
儘管是線上授課,但對待這門課程,蒂莫自己有嚴格要求。
【採訪】蒂莫
今天我穿了襯衫,我要看起來嚴肅和專業一點,我也穿了西褲,我其實是可以穿運動褲的,沒人能看見,但是我想這樣做,為的是能看起來專業一點。另外從感覺來說,換了身衣服也會覺得進入了工作狀態,一點心理上的暗示。
【現場】蒂莫
現在什麼時間了,我該上課了。讓我設置一下。你們都能聽到嗎?聲音沒問題。
【解說】
網絡授課開始了,這門課是博士研究生的選修課《微波遙感》,聽課的是來自不同國家的50名學生,因為疫情,他們還在世界各地的家中。課程每次要持續三個小時左右。
【採訪】蒂莫
他們也是一個人坐在電腦屏幕前面,我不知道他們能夠多長程度上集中精力,我不知道網課是效果更好還是更差,我沒法說。不過上網課的一個優點就是,能夠自動生成視頻。然後把視頻發送給我的學生,他們很高興可以反覆觀看,因為課程第一次聽,理解起來很困難。
【解說】
蒂莫說,他正努力讓網課的效果更好,但是,更盼望著疫情過去,學生們從世界各地回到武漢,回到美麗的校園。
【現場】安柏然
現在我們來到武漢的東湖,這是一個著名的旅遊景點,不僅在這裡,而且在中國和世界聞名。這個地方顯然在整個疫情時期被關閉了。它最近又重新開放了,這是個受歡迎的地方。
【解說】
雖然這次沒有工作任務,但安柏然在旅行時也喜歡和人交流。在東湖邊,他遇到了一位社區志願者。
【現場】安柏然和志願者聊天
安柏然:疫情期間都當志願者,有什麼感受
志願者:幫助那個小區讓人們能夠安心待在家裡
安柏然:然後你都穿那種叫什麼那種衣服?
志願者:防護服。
安柏然:我穿了一次,我一個小時後就受不了了
志願者:而且穿著都不能上廁所。
安柏然:對。
志願者:一般只有中午吃飯的時候,才能喝點水,因為怕喝多了水就不方便上廁所。
【解說】
穿防護服的感受,讓安柏然和她找到了共同話題。今年4月,安柏然曾探訪過上海的一處密切接觸者隔離點。這是安柏然唯一一次穿防護服的經歷,他跟隨醫生一起到隔離區,記錄了他們的工作狀態。
【視頻資料】安柏然探訪隔離點Vlog
回到隔離區,我和陳女士一起去7樓,最後一個人剛進房間,我們要給他走過的每個地方消毒,從房門到電梯。現在是客房服時間,送餐到房間的工作人員只需要穿一層防護服,因為他們不會與客人直接接觸,而且這裡的每個公共區域都定期消毒。等飯菜都放在房間外面的椅子上,醫護人員會一個接一個敲門,大概一分鐘後他們可以打開門,取走食物。它們中的一些人還給這裡的工作人員留下了感謝信。
【解說】
疫情期間,安柏然幾乎每天都在觀察和錄製,他將自己拍攝的抗疫故事發布在上海日報的客戶端和社交媒體上。
【採訪】安柏然
就是為了讓那些住在上海的老外多理解這個情況,因為有的他們不會說中文什麼的,比如說明天坐地鐵必須要戴口罩,很多老外都沒有辦法收到這些新聞,所以我做這些vlog,很多人就說幫助很大,所以我就感覺很開心。
【解說】
今年3月,安柏然回了一趟紐西蘭。
【採訪】安柏然
我們的總理說準備「封國」,所以我就我需要回去看爸爸什麼的,那個時候他說我們的邊境管的很嚴格,所以我想看是不是很嚴格。因為我一直都在中國,人們都戴口罩什麼的,不出門什麼的,到那邊的話,就非常不一樣,就感覺是另外一個世界。然後有一個表格,你需要寫你剛才是從哪裡來的,我說中國,在日本轉機,她都沒有看,就很快說,你最近感覺怎麼樣,還好,然後他說好,可以,就5秒鐘。我就覺得太糟糕了。
【解說】
到達紐西蘭後,安柏然聽說中國可能收緊入境管控,決定儘快返回中國,因此他只在紐西蘭待了一個晚上,就又經日本轉機返回了上海。
【採訪】安柏然
從日本到上海的飛機,他們都穿那種衣服、口罩什麼的。到上海的話,我需要做核酸檢測,我就覺得上海搞得很好。
【解說】
安柏然將自己這段經歷做成視頻,發布到社交網站上,他呼籲紐西蘭加強疫情防控,這在紐西蘭引起了不小的反響。
【採訪】
因為紐西蘭的人口不多,我們400萬。那個視頻的觀看量有1500萬。//很多紐西蘭人都看過那個視頻,紐西蘭人那時候非常生氣,所以很多人就share那個video,有很多評論什麼的。
【解說】
隨後,紐西蘭宣布全面禁止外國居民入境,並實行居家隔離禁令,紐西蘭的疫情逐步得到控制,這讓遠在上海的安柏然安心了很多。
【解說】
東湖是安柏然在武漢的最後一站了,這次他在武漢待了3天時間,他回訪了上次去的長江江灘、漢街、黃鶴樓,也打卡東湖、武漢天地等新地標。
【採訪】安柏然
如果想多理解這邊的情況,需要跟本地人聊天。43所以我覺得熱鬧多了,但是肯定不是平時一樣的熱鬧吧。
【現場】
你知道這是多少錢嗎?我跟你說,原價190塊,但是如果有會員兩個就80塊。划得來哦,武漢特產。
【解說】
5月4日,安柏然準備離開武漢返回上海了。他要把這些剛買的武漢的特產帶回上海,分享給上海的朋友。
【採訪】酒井俊郎
記者:這是你家嗎?
酒井俊郎:是的,東京本來今年要舉辦奧運會,我就把自己的房子改造了一下,準備接待外國遊客,我的房子離海很近,風景很漂亮。
【解說】
在家鄉東京,原本為奧運會而改造成民宿的自家房子,今年無法迎客了。在武漢,酒井俊郎的忙碌依然在繼續,商場疫情防控的壓力讓他絲毫不敢鬆懈。他盼望著疫情完全過去,也希望兒子能夠成功申請中國的大學,來這裡讀書。
【採訪】蒂莫
這是我們的獎牌,馬拉松和半程馬拉松的獎牌。這是家庭趣味跑的獎牌,和我們的兒子一起跑的。
【解說】
蒂莫夫婦的生活也有了新的變化。由於兩個人都是馬拉松愛好者,他們結束了3個多月完全居家的生活,開始恢復慢跑訓練,他們想讓自己的生活儘快回歸正軌。
主創:
編導 馮健
編輯 何方
攝像 柳明 路一鳴
剪輯 王浩 張小美
配音 姚宇軍
責編 呂亞楠
正在發生的歷史 新聞背後的新聞
首播時間:周六21:30 - 22:15
獨播頻道:CCTV-13 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