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本身是一個大磁場,其表面的熱輻射和雷電都可產生電磁輻射。此外,太陽及其他星球也自外層空間源源不斷地產生電磁輻射。因此,我們人類一直是生活在電磁輻射的環境裡。
但是天然產生的電磁輻射對人體是沒有損害的,對人體構成威脅、對環境造成汙染的是人工產生的電磁輻射。
電磁波充斥空間,無色無味無形,可以穿透包括人體在內的多種物質,人體如果長期暴露在超過一定強度(即安全衛生標準限值)的輻射劑量下,就會產生負面效應,細胞就會被大面積殺傷或殺死,並引起人體的不同病變和危害,這部分超過標準電磁場強度的輻射被稱為電磁輻射汙染。
應該注意,電磁輻射和電磁汙染是兩個概念,電磁輻射雖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但只有在電磁輻射超過一定強度(即安全衛生標準限值)後才形成。
電磁輻射汙染已被公認為是在大氣汙染、水質汙染、噪音汙染之後的第四大公害。聯合國人類環境大會已將電磁輻射列入必須控制的主要汙染物之一。
電磁輻射危害人體的機理主要是熱效應、非熱效應和累積效應等。
1.熱效應:人體70%以上是水,水分子受到電磁波輻射後相互摩擦,引起機體升溫,從而影響到體內器官的正常工作。
2.非熱效應:人體的器官和組織都存在微弱的電磁場(生物電磁場),它們是穩定和有序的,一旦受到外界強電磁場的幹擾,處於平衡狀態的微弱電磁場即將遭到破壞,人體也會遭受損傷。
3.累積效應:熱效應和非熱效應作用於人體後,對人體的傷害尚未來得及自我修復之前(人體自身具有一定的承受力-內抗力),再次受到電磁波輻射的話,其傷害程度就會發生累積,久之會成為永久性病態,危及生命。對於長期接觸電磁波輻射的群體,即使功率很小,頻率很低,較微弱的電磁場,長時間也會產生輻射積累,也可能會誘發想不到的病變,這是應當引起警惕的。
到目前為止,關於電磁輻射對人體危害的研究已經有較長的時間,國內外多數學者帶有共識性的觀點認為,電磁輻射對人體具有潛在危險。近年來,國內外對電磁輻射危害的相關報導不勝枚舉,多種頻率的電磁波,特別是高頻電磁波和較強的電磁場作用於人體的直接後果是在不知不覺中導致人的精力和體力減退,常見的幾種危害主要有以下7個方面
1.長期處於高電磁輻射的環境中,會使血液、淋巴液和細胞原生質發生改變,極可能是造成患白血病的原因之一。
2.電磁輻射汙染會直接傷害人體的中樞神經系統、生殖系統、心血管系統、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以及消化系統、循環系統和代謝功能,嚴重的還會誘發癌症,並會加速人體的癌細胞增殖,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突變的主要誘因。
3.影響人的生殖系統,主要表現為男子精子質量降低,孕婦發生自然流產和胎兒畸形等。是造成流產、不育、畸胎等病變的誘發因素。
4.電磁輻射對胎兒有不良影響(大腦組織發育,骨髓發育),是導致兒童智力殘缺的影響因素之一。
5.影響人們的心血管系統,表現為心悸,失眠,部分女性內分泌紊亂,月經失調,心動過緩,心搏血量減少,竇性心率不齊,白細胞減少,免疫功能下降等。如果裝有心臟起搏器的病人處於高電磁輻射的環境中,會影響心臟起搏器的正常使用。
6.眼睛屬於人體對電磁輻射的敏感器官,過高的電磁輻射汙染會引起視力下降,白內障等,從而對人們的視覺系統有不良影響,嚴重者可導致視網膜脫落。
7.高劑量的電磁輻射還會影響及破壞人體原有的生物電流和生物磁場,使人體內原有的電磁場發生異常。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人或同一個人在不同年齡階段對電磁輻射的承受能力是不一樣的,老人、兒童、孕婦就屬於對電磁輻射的敏感人群。
圖一:可攜式電磁軛磁粉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