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1133文字,閱讀本文約需2分鐘
文章校對:雙餘
近期,內蒙古一健身房一名6歲小男孩在遊泳池內直接排便,導致公共泳池水質汙染,因此不得不進行清理消毒,這也造成健身房的經濟損失,健身房工作人員要求該男孩的家長進行賠償,但是過程並不順利。
家長態度不好,賠償數額不一致
該健身房的監控鏡頭清晰地記錄了該事件,這個小男孩在遊泳池內排便之後又蹲在泳池邊繼續排便。出於維護公眾健康的考慮,工作人員不得不更換遊泳池內的水。很多會員了解到情況之後,也紛紛要求退卡。
據遊泳池方面的估計,因為用水價格為一噸40元,所換水的費用就達到了1萬多元,加上其他損失共計損失3萬多元,因此要求男孩家長與商家平攤費用,也就是各自承擔15,000元。但是男孩家長拒絕賠付,該家長表示最多只能支付2000元的賠償費。
動輒走法律途徑不是擺脫責任的百寶箱
一些消費者和商家在發生糾紛的時候,走法律途徑成為解決問題的最後辦法,當然責任難以區分錯的時候,走法律途徑也是最為恰當的解決辦法,公平又合理。在這個案例中,作為一名6歲的兒童,顯然有一定的自理能力,作為家長也應該提醒對兒童進行教育和警示,但是該家長明顯做不到位。家長卻還拒絕承擔責任,揚言要走法律途徑,估計即使走法律途徑,這名家長也難以逃脫承擔較大的責任的結局,還會消耗自己大量的時間。
維護公共消費環境需要雙方共同努力
這名男孩的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對遊泳池造成了汙染,但是商家應負主要責任,這是屬於商家照顧不到位引起的情況,因此責任主要不在自己,而且孩子的心理健康還受到了影響,因此拒絕按遊泳池的意見進行賠償。
近年來兒童在遊泳池中排便導致用水被汙染,從而發生糾紛的現象並不少見。成都一家遊泳池遊泳的一名一歲零四個月的寶寶,因為尿不溼側漏導致大便排出至水中。這家親子遊泳中心出具了4000元的罰單,而且在官方微信上公布了事情的經過。但是該家長拒絕按這個金額賠償,家長表示應該按實際損失進行測算,然後再賠償。家長表示自己也是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本身感到非常愧疚,但是這個賠償額度確實太高,自己無法接受。
營銷要有底線,少來馬後炮
本文中的兩個案例都是兒童任意排便導致遊泳池的水受到汙染,然而家長和商家的責任卻明顯的不同。第一個案例中顯然是家長有一定的過錯,但是第二個案例中,商家則需要承擔更多責任。一些商家宣稱遊泳應該從兒童時期就開始培養,當然遊泳對身體健康和增加自救能力都是有好處的,但是作為一歲多一點的嬰兒,在自主飲食、語言、行走等方面都不完善的時候,造成這樣的後果也應該在商家考慮之中。
一歲左右的嬰兒的大小便根本不能做到自理,因此在遊泳池排便的情況是不可避免。商家在營銷時選擇了這類消費者,就應該想到這種情況,從而提前採取預防措施,而不應該讓消費者來承擔代價。賺錢沒有錯誤,但是營銷要權衡利弊得失,不要無底線、無節制、無選擇地賺錢。
免責聲明:本文由《廣角快報》原創創作,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聯繫告知。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部分消息參考:新聞晨報